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日期:2020-05-25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本文关键词:培养学生,意识,教学中,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本文简介: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目录写作提纲……………………………………………………(3)内容摘要……………………………………………………(5)关键词………………………………………………………(5)正文…………………………………………………………(5)一、绪论……………………………………………………(5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本文内容: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目录

写作提纲……………………………………………………(3)

内容摘要……………………………………………………(5)

关键词………………………………………………………(5)

正文…………………………………………………………(5)

一、绪论……………………………………………………(5)

二、本论……………………………………………………(6)

(一)学生欠缺问题意识的原因分析………………(6)

(二)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方法……………………(7)

三、结论……………………………………………………(12)

参考文献……………………………………………………(13)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写作提纲

一、

绪论:

新课程理念倡导探究学习,倡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从学生欠缺问题意识的原因分析,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二、本论:

(一)学生欠缺问题意识的原因分析

1、不敢问。

2、不懂得怎么问

3、不懂得怎么解决

(二)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方法

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问题意识,使他们敢问。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勇于接受学生的挑战。

(2)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契机,鼓励讨论和探索。

2、教给提问方法,使他们善问。

(1)

考问文章题目,纲举目张

(2)

探索文章矛盾处,曲径通幽

(3)补充文章空白处,豁然开朗

(4)多点切入,因时质疑

3、潜心会文,合作探究,尝试解决问题。

(1)潜心会文,从文章中去寻找答案。

(2)合作探究,在交流中共同进步。

(3)探赜索隐,向课外延伸。

三、结论

教师要想办法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并在自主阅读和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一起提高。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江丽霞

【内容摘要】新课程理念倡导探究学习,倡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问题意识的欠缺,主要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不敢问,不

懂得怎么问,提出的问题不懂得怎样解决。根据学生问题意识欠缺的主要原因,

可以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问题意识,教给提问方法,尝试解决问题这三个途

径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问题意识

古人言:“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学问,学问,不懂就问。”人类之所以不断地进步,是与人类的好奇心分不开的。学问便从这好奇心开始,从对一个又一个疑问的探究中来。新课程理念倡导探究学习,倡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习者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强烈的问题意识可以诱发旺盛的求知欲,激发认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进入一种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则是从新的角度出发,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提出深浅不一的问题,然后对问题情境通过积极思考,独立探索并自行得出结论,比之“全盘授予”要事半功倍得多,这样也可以使学生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便于把知识学活、记牢,并能更好地应用于实际。但是我们看看我们的语文课堂便会发现,即便在《课程标准》深入实施的今天,语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问一答的模式还是长期存在。从教师方面来说,有的教师往往为自己精心设计的问题自鸣得意,以为问题提得好也就激发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不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从学生方面来说,由于长期缺乏这个方面的培养,造成了他们或不敢问,或不懂该怎么问,或即使提出了问题也没有得到教师的真正重视和引导,不懂得怎么着手去解决提出的问题。

一、学生欠缺问题意识的原因分析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究竟在哪?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分析探讨:不敢问,不懂得问,提出的问题不懂得怎样解决。我们只有找准了这三个问题的症结,才能对症下药。

(一)不敢问

“罪魁祸首”是我们这些家长和老师。我们经常讲孩子们都喜欢问这问那,对身边的事物充满着好奇,而这好奇心正是他们认识这个世界、探索这个世界的开始。然而我们往往或者以烦心或者以他们提的问题无价值而抹杀了他们的好奇心。“天为什么是蓝的,花为什么是红的,教室为什么是方的,人为什么会生孩子”这些我们自认为习以为常的事物中包含了多少科学道理。可我们经常会说:“问什么问,本来就是这样的。”“你提的这些问题与课文内容无关,没价值。”等等。于是孩子们关闭了他们本该活跃的思维,甚至当同伴提出类似问题的时候还会像我们一样地去耻笑。其实,熟视无睹正是最大的无知。问问自己,有多少人能够静下心来想一下这些问题,或者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又了解多少,不过是以自己的浮躁和无知来抹杀孩子的好奇心罢了。以上这些问题似乎都是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但也正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地处理课文中涉及到的一些自然科学、人文学科方面的知识,使语文课保持它的语文味?这是一个所有语文老师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这是题外话,如果有机会的话可以另辟一文专门探讨这个问题。就拿阅读教学来说吧,我们也往往存在不珍视学生所提问题的毛病。如前文所述,语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问一答的模式还是长期存在。有的教师不重视问题的课堂生成,往往为自己“精心设计”的问题而自鸣得意。有的教师也往往因为学生所提问题“幼稚”而不予理睬甚至一笑了之。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学习《开天辟地》时,有学生在初读课文这个环节中问到:“盘古是谁?”全班学生甚至教师便都会嘲笑该生提出的这个问题

:“盘古就是那个开天辟地的天神啰!多简单,难道你没预习过课文吗?”其实这是一个多么好的问题呀!试想:我们教师只要稍为引申一下:是呀,盘古他怎么会成为开天辟地的那个天神呢?盘古为什么要开天辟地?在开天辟地之前,盘古是个怎样的天神?在这之后他又怎么样了呢?然后引导学生去潜心读文,探究盘古开天辟地的起因、经过、结果。这样,一篇课文的教学就围绕着该生提出的问题去展开,教学流程多么简洁,多么明晰。我们要感谢那个学生提出的“幼稚”问题,因为他为我们这一个的教学开了个好头。再比如说:该生提出这个问题,也许只是想问:“盘古开天辟地这件事情我是知道的,我只是想知道盘古他到底是谁?也就是‘在开天辟地之前,盘古是个怎样的天神?

’”多好的一个问题呀,他不满足于只是了解盘古开天辟地这件事,而且还想着去探究这之前盘古的相关事迹。在这里,只要我们教师对他稍加肯定,那个学生也许就会去拓展阅读相关的神话;在这里,只要我们教师对他所提的问题稍加转换,就不仅顺利地展开了教学,而且保护了一个学生勇于提问的信心,甚至享受到提问的乐趣。可是,现实情况却相差甚远。

(二)不懂得怎么问

既然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面对耻笑甚至是斥责的危险,他们渐渐也就失去了提问的兴趣,不敢提最终导致不会提,不懂得怎么提。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不懂得去珍视学生的问题意识,缺乏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提问的方法,也是造成学生找不到提问的切入点,不懂得怎么提问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不懂得怎么解决

久而久之,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以后,学生们便不会想办法去理清思路,去实践探索,而是等着老师的标准答案,权威鉴定。因此,我们只有用心去关注、去倾听学生那些哪怕是你认为最幼稚、最没价值的想法,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问题意识,才能使他们张开探究的翅膀。

二、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方法

本文将结合笔者的阅读教学案例,针对上面所述三个问题,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

(一)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问题意识,使他们敢问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勇于接受学生的挑战

以人教版十一册《童年的发现》一课的教学为例,这篇课文涉及到了有关胚胎发育和生物进化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当然不是这节语文课的任务,要不然就把语文课上成了科学课,但教师在备课时要想办法把这个问题弄懂,以备学生提出这些问题时,比较简洁地向学生解释清楚。当然这个问题比较深奥,说句实在话,我在备课时上网查了一些资料,但由于知识储备的匮乏,也没有真正弄懂。

怎么办?可以有两种处理方式:

一、自己不懂,有人懂,可以请教懂得这方面知识的人。

二、不懂就告诉学生不懂,可以和学生相约一起想办法把这个问题弄懂。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一方面要不断学习,天文地理、人文社会,各方面知识都要学一点,想办法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备不时之需;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认识到学无止境的道理,不要强不知为知,不懂装懂,甚至害怕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契机,鼓励讨论和探索

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实与课文的学习不是有太大的关系,甚至天马行空,在课堂上解决了学生提出的问题,正常的课文教学也就进行不下去了。

怎么办?也可以有两种处理方式:

一、把问题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在课外时间去想办法解决。当然,老师要教给他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并对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得出的结论予以关注。

二、为我所用。在鼓励学生的基础上,艺术地处理生成的问题。如:当学生提出“作者小时候有关胚胎发育的结论是否正确?”这个问题时,老师可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予以肯定。并进一步追问:“作者为什么能够得出胚胎发育的结论?”然后引导学生到文中去寻找作者研究问题的过程。最后,鼓励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来考证作者小时候的结论正确与否。

“我们不能因为学生问得幼稚而不予回答,不能因为自己无知而责怪学生多嘴,要鼓励学生探索好学的精神。”(斯霞语)要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契机,鼓励讨论和探索。

(二)教给提问方法,使他们善问

1、考问文章题目,纲举目张

文章题目或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提示行文的线索,或点明文章的中心,是文章的眼睛。从课题入手,纲举而目张,事半而功倍。在《童年的发现》一课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抓住课题发问:谁发现,发现什么,怎么发现这样,一下子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问题,读起文章来目的明确,教学流程也就清晰自然。

2、探索文章矛盾处,曲径通幽

仍以《童年的发现》一课教学为例,文中说道:“有一次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笑出了声音,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被轰出了教室,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可引导学生问:“作者有那么了不起的发现,为什么还受到惩罚?”“被轰出了教室,为什么还想出自我安慰的理由?“你知道相关的例子吗?”从而引导学生深入地读课文,讨论这些问题,了解发明创造的不易,领悟作者的豁达与乐观,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补充文章空白处,豁然开朗

文章空白处是指文章中略去不写的或作者在文章中留白等待读者思考的。对于文章中略去不写的,根据文章情况适当补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如在教学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虎门销烟》一文中,对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由于文章篇幅的限制就没有作多少交代,在教学中只要适当引导,学生就能够质疑:林则徐为什么要销烟?他是在什么情况下销烟的?然后通过引导学生查找相关的资料,学生就会对虎门销烟的重大意义有更深入地了解。再如:课文中描写了看到鸦片被销毁后老百姓的欢欣鼓舞,但对于被林则徐邀请来观看销烟教程的大小官员特别是外国商人的表现却没有多少描写。引导学生于此处质疑,想像外国商人所思所想,可以激发学生对虎门销烟的重大意义:“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事情的前因后果的探究。对于作者在文章中留白等待读者思考之处,更是课堂教学中拓展学生思维、加深学生对文章思想情感理解的绝佳之处。如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桂花雨》一文中写到:“以后我从外地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却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写到这里,作者却没有对母亲为什么这样说作出一点儿解释。这就是文章留白等待读者思考之处,它对本文主旨的揭示是至关重要的。于此处引导学生质疑:母亲为什么会这样说?难道我带回来的桂花不好?结合教师对作者全家搬迁台湾和由于政治原因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相关背景的介绍,学生就会对文章所要表达的浓浓思乡情有所理解。

4、多点切入,因时质疑

另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作者的用词中,从类似文章的对比中,甚至从文章的插图,从课后的思考练习题等处引导学生去提问。如:教学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泉城》一课,就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泉水流动的词语,然后质疑:同是写泉水的流动,为什么用的词语就不同呢?细心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济南四大名泉的不同之处。再如:教学刘禹锡的《望洞庭》和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两首古诗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质疑:同样是月,洞庭之月和峨眉之月有什么不同?同样写月,两位诗人表达的情感又有什么不同?

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探究,通过对两首诗的对比,学生一定能够对刘禹锡的寄情山水和李白的对月抒怀有所了解。当然,文体不同,学生不同,课堂情势不同,引导学生找出的可质疑之处也就有所不同。可因时质疑。

另外,教师也要有意识地逐步训练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哪些问题是有价值的,哪些问题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哪些问题是我们迫切需要在语文课堂上就当场解决的主要问题,哪些问题可以放到课后去解决……想办法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地提出问题,提出有价值的好问题。

(三)潜心会文,合作探究,尝试解决问题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梳理之后,要引导学生去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1、潜心会文,从文章中去寻找答案

要鼓励学生,让学生知道:大部分问题的答案就在文中,只要想办法把文章读懂,把对文章的阅读与对问题的思考结合起来,就能够解决自己和同学老师提出的问题。这里涉及到教师怎样引导学生提高语文阅读的目的性问题。我想,我们在前一个环节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那么下一个教学环节就得紧紧地围绕提出的问题组织教学,让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也许有些老师会提出一个问题: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就只是引导学生完成对提出问题的解答了吗?当然不是。在这里,我是说阅读教学应该以这些问题为中心。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在学生解答问题过程时遇到困难予以点拨,教学过程中也要适时根据自己预设的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教学为例:只要引导学生针对课文题目提出三个问题: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徐悲鸿励志学画结果怎样?上课时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文并弄懂这些问题,本课的教学任务也就基本完成了。当然本课的教学还涉及到字词的教学、朗读的指导,文章表达方式的体会等等,但我认为它们都可以围绕以上三个问题进行合理化的安排。如:引导学生解决第一个问题: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就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第二、三自然段,然后抓住那个外国学生说的话,组织学生讨论那个外国学生为什么会出言不逊。通过对复句“就是……也……”的理解,体会那个学生对中国人的歧视和偏见。通过朗读指导,体会徐悲鸿内心的愤懣和为国争光的坚定决心。无论怎样组织教学都别忘了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潜心会文,有所领会,有所提高。

2、合作探究,在交流中共同进步

新课程标准大力提倡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其重要意义自不待言。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要积极鼓励学生学生靠自己和同学的力量而不是教师来解决。自己无法解决的就在学习小组中讨论解决,学习小组中无法解决的就在全班交流解决。教师要发挥好在教学教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仍然以教学《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为例,课文有两处对那个外国学生的语言作了细致描述,从侧面烘托了徐悲鸿为国争光的品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加强感悟,升华情感,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合作探究可以分三步:一、分组揣摩:从那个外国学生的语言揣摩他的神态,从徐悲鸿的想法,想象出他的表情。小组在共同研读中,体会人物的外表和内心,编写表演的脚本,让人物形象活起来。二、按组表演。三、群体评议:教师指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从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方面展开评议,再次由“表演”走向“文本”,升华思想认识。(本教学案例摘自本册教学参考书第80页。)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组织学生围绕体会“徐悲鸿爱国之情”这个中心问题,分组揣摩、按组表演、集体评议,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解决了问题,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3、探赜索隐,向课外延伸

教学《童年的发现》一课时,我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理解作者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体会了作者勇于质疑探索的精神之后,安排了这样的一个环节:你能够针对我们教室里的事物提出问题并尝试着去解决吗?学生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灯为什么会亮?教室为什么不是圆的这些问题,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也并不都是语文这个学科所要解决的。但我们要牢牢树立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课程的意识,谁能说学生在解决这这些问题中主动地查阅资料并做记录不是一种语文学习?谁能说学生把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口头表达出来或写下来与同学分享不是一种语文学习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或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想办法去解决。教师并不一定需要对学生所得结论作出判断,但教师一定要珍视学生提问的兴趣,指导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生一起共享解决问题的乐趣。

总之,教师要想办法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并在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一起提高。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孙春成:《语文课堂问题教学策略》,广西教育出版社,

3、

苏教版国标本教材编辑部:《语文教学参考用书

四年级(上册)》

2007年6月第1版,第80页

13

篇2: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优先意识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优先意识 本文关键词:解题,培养学生,优先,意识,化学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优先意识 本文简介:指导学生材料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优先意识贺成宇化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化学的学习过程有其特殊性,首先是对基础知识的感知、记忆、理解和注意,在具备了一定的知识背景基础上,才能去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学生的学习过程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有时用一些常见的数学方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优先意识 本文内容:

指导学生材料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优先意识

贺成宇

化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化学的学习过程有其特殊性,首先是对基础知识的感知、记忆、理解和注意,在具备了一定的知识背景基础上,才能去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学生的学习过程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有时用一些常见的数学方法分析,不仅会使解决问题的途径更加直接,而且会加深对题意的理解,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学生学业成绩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策略的优劣。以往对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教学干预时,总将注意力分别集中在怎样帮助他们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及对学科学习方法的掌握这两个方面,对学习策略尤其是认知变换策略的指导和训练则很少,结果收效甚微。实际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不是十分困难,在解决化学问题时他们的最大障碍是缺乏对信息的再加工能力,难以将内容和方法进行“匹配式”思维,即是缺乏认知变换的策略。一个智力平庸的人可以通过正确引导和激励不断增强意识,掌握和运用科学思维法。从而在学习上取得飞速的进步。因此,在化学解题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介绍解题的具体方法,更要注意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认知变换策略和解决问题的优先意识。[来源:Zxxk.Com]

1.化学解题与认知变换策略和解题优先意识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看,如果说认知策略是关于解决化学问题的策略,而认知变换策略则是在认知策略的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对认知策略不断进行自我调节的策略。化学解题,尤其是求解探索性的化学问题,是一个复杂的智力活动,它是解题者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科学活动。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他们所采取的种种行为,都不是无意识的盲目的尝试,而是有着明确的目标指向的。但由于问题的复杂性,或学生的思维缺陷等主、客观原因,解题的进程有时会中断,或偏离正确的方向。因此,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应当随时接收有关信息,及时地加以修正和调节。通过自我调节,强化正确,纠正错误。由此可见,化学解题是一个需要不断对所发生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估并随时加以必要调节的动态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进行认知和再认知(认知变换)的过程。

2.认知变换策略和解题优先意识训练的基本方法

G.波利亚把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施计划、回顾,依据此原则,笔者把化学问题的解决粗分为五个阶段:弄清问题、已知解决方式的使用、新解决方法的寻找、实施寻到的方法、回顾。这五个阶段可用下图表示:

弄清问题

通过猜测、假设等方式求新的解题方法

用分解、转换等方式

探寻新的解决方案

试图用已知的方寻式解决问题

实施解题方案

回顾

化学解题教学中有关认知变换策略的训练也主要集中在上述几个阶段。主要做法是:

1)、弄清问题阶段

弄清问题是解题的第一环节,它的任务是获取题目提供的各种信息,以供思维加工。准确、充分地感知题目信息是成功解题的前提条件。在这一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对自己提出如下问题:①未知条件是什么?②已知条件是什么?③是否有隐含条件?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应该怎样做?

2)、已知解决方式的使用阶段

求解是解题的中心环节,它的任务是制定解题方案和实施解

题方案。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化学问题,指导他们尽可能地用现有的信息去联想、分析,试图使用已有的解题方式进行解题。这一过程中,要让他们学会自己能对自己提如下问题:①过去见过这类题吗?②该题涉及到哪些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哪些化合物的性质?③过去的哪种解题方式与此相关?可以运用它吗?

3)、新解决方法的寻找阶段

一个好的解题方案并不是一开始就能作出的,它需要在解题过程中经过多次修正而逐步完善。有的解题途径则是边解题边摸索出来的。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化学问题,当用原有解题方式解决受阻时,应教会他们先如何将实际问题或题设的情景予以分解,找出应答的关键,选择、调用自己贮存的知识块,然后用分解、迁移、转换(联想、类比、模仿、改造)、重组等方法来探寻新的解决方案。这一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对自己提如下问题:[来源:学&科&网]

①我应选择何处作突破口?②再看一下未知条件,能否思考一个具有相同或相似未知条件的熟悉问题?③能否用联想、类比、假设、猜测等方法予以突破?④如果还不能解决眼前问题,那就先解决某个相关问题,再回头解决眼前问题。

4)、回顾阶段

回顾是解题的最后一个环节,它的任务是反思解题过程,对解题过程再认识,检验题解的正确性,扩大题解的成果等。为了使回顾对解题起到调节作用,在解题之后,应让学生学会自己对自己提如下问题:

①我能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吗?②我为什么要这样做?③我为什么会想到这样做?④我不这样做行不行,还有没有别的方法?这些方法哪个最好?⑤这个问题改变设问角度,还会变成什么的问题?⑥这个结果与方法还能运用于其它问题?

3.化学解题的优先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

1)、构建问题的梯度,突破解题的障碍,开动脑筋寻求解题的最佳方法。

现在的考试不仅仅是书本的重现,而是利用所学的课本知识去完成未学的东西。怎样利用这些信息去解决化学问题,就必须要求我们对解决化学问题有个优先的意识。

根据试题提供的信息作出迅速而直接的判断和猜测。直接法不按照常规的推理步骤和严密的论证而直接得出结论,因此解题思维简化,判断快捷。运用直接法解题,并非胡乱猜测,而是以扎实的知识为基础,是一种知识的结晶与升华。运用直接法应注意以下三点:(1)前题:扎实的双基知识。(2)基础:抓住问题的实质和解决问题的突破口。(3)关键:准确的再现知识

例1矿物胆矾就是CuSO4·5H2O,当它溶于水渗入地下,遇到黄铁矿(FeS2),铜将以辉铜矿(Cu2S)的形式沉积下来;而反应得到的铁和硫则进入水溶液,该溶液无臭味,透明不浑浊,绿色,呈强酸性,在有的矿区常可见到这种具有强腐蚀性的地下水(俗称黑水)渗出地面,上述反应可以用一个化学方程式来表示,试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解题思路]由题给的信息可知:反应物有CuSO4·5H2O、FeS2、还有可能有H2O。生成物有中Cu2S,硫和铁的价态运用直接法可确定:绿色溶液—铁以Fe2+进入溶液;溶液无臭味、透明不浑浊、呈强酸性—排除了硫以-2,0,+4等价态进入水溶液的可能,只能以SO42-存在。

[答案]14CuSO4+5FeS2+12H2O=7Cu2S+5FeSO4+12H2SO4

[评注]试题提供信息隐蔽,但只要我们运用直接法,抓住问题的实质,也不难解决。本题应注意元素化合价的升降,Cu的化合价在反应物中为+2价、生成物Cu2S中为+1价,硫元素化合价在FeS2为-1价、生成物Cu2S中为-2价、生成物FeSO4或H2SO4中为+6价,既升又降,在配平时一定要保证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方可完成任务。

2)、让学生在解决化学问题迁移、类推能力中形成化学解题优先意识。

(一)、组成接近类推形成化学解题优先意识

例2已知乙炔、苯、乙醛的混合蒸汽中含碳的质量分数为84%,求混合物中氧的质量分数。

做法:从分子式[C2H2、C6H6、C2H2]·H2O(改写CH3CHO)可以发现,框内有n(C)=n(H),现令混合物为100g,则m(C)=100×84%=84(g),n(C)=84/12=7(mol),所以,n(H)=7(mol),框内质量为84+7=91(g),故混合物内有“水”9g,其中氧元素质量为9×16/18=8(g),即含氧量为8%。

类推①

已知Fe2(SO4)3和FeSO4的混合物中含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求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类推②

已知Na2S、Na2SO3、Na2SO4的混合物中含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求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其中类推题①②不用赘述我们也会从硫和氧、钠和硫的特定关系进行解析,同时学生自己会产生类推③④,并归纳出对含三种元素的混合物中求某种元素质量分数的方法。

(二)、化学反应类似类推形成化学解题优先意识

例3已知同主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在性质上有相似之处,试完成下列反应:

①Na2S和CS2溶液反应生成黄色物质。

②P2S5易溶于Na2S溶液。

做法:本题可类推到氧化物的性质:Na2O+CO2=Na2CO3

3Na2O+P2O5

=

2Na3PO4

因氧和硫是同族元素可以迅速迁移得到:

Na2S+CS2=

Na2CS3

3Na2S+P2S5

=

2Na3PS4

类推:卤素互化物如溴化碘IBr、氯化溴BrCl、氯化碘ICl及拟卤化合物氰(CN)2、硫氰(SCN)2、氧氰(OCN)2的性质与卤素单质的性质相似。试完成下列反应:

①Na+IBr

②NaOH+ICl

③BrCl+SO2+H2O

③KSCN+MnO2

④(CN)2+H2O

⑥KSCN+

KHSO4

做法:因卤素互化物和拟卤化合物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因此,只要掌握了Cl2的性质(与Na、NaOH、SO2、H2O的反应),及Cl2的制备和氯化钾的性质,上述反应就能顺利完成。通过反应类似类推,可提高我们的迁移能力。

(三)物质制备对比类推形成化学解题优先意识[来源:Z_xx_k.Com

例4碳化钙可用于制乙炔,则Al4C3、Fe3C、SiC放入水中情况如何?

做法:

碳化物有离子型如CaC2、MgC2、Al4C3等,共价型如SiC、B4C3等,只有离子型碳化物会与水作用放出气体,其他不与水反应。MgC2+2H2O

==

Mg(OH)2↓+C2H2↑

Al4C3+12H2O==

4Al(OH)3↓+3CH4↑,而Fe3C是介于典型离子型和共价型之间的过渡情况,与水反应但产物复杂。由于物质之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错综复杂的,因此我们应从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去分析问题,产生丰富的类推,进行多方面的迁移,使所学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有机结合成一体。

篇3:增强校园安全意识创和谐校园主题班会计划

增强校园安全意识创和谐校园主题班会计划 本文关键词:校园,班会,安全意识,增强,和谐

增强校园安全意识创和谐校园主题班会计划 本文简介:班会名:增强校园安全意识,创和谐校园主题班会活动背景:近期我国发生了好几起关系校园安全的事件,整个社会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国家教育部对此类事件也都很重视。在第一时间发布了有关做好校园安全的通知,强调要维持好校园秩序,保护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目的:结合学校安全教育的主题,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习安全知

增强校园安全意识创和谐校园主题班会计划 本文内容:

班会名:增强校园安全意识,创和谐校园主题班会

活动背景:近期我国发生了好几起关系校园安全的事件,整个社会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国家教育部对此类事件也都很重视。在第一时间发布了有关做好校园安全的通知,强调要维持好校园秩序,保护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目的:结合学校安全教育的主题,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习安全知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时间:七年级

地点:教室2

组织人员:李景鑫学习小组(李梦黎,杨绍良,郑洪洋,李靖宇,范云山,吴志霖,黄梦妃)

参与人员:全体学生和班主任

形式:ppt课件,主持人讲课

班会内容:

过程:

1.主持人进行开场白演讲并宣布班会正式开始,对活动流程及活动的背景、目的、要求进行介绍;

2、寻找一些相关的资料来在班上宣传,并让同学们进行讨论,深化于心。以利于更好的在同学们的心中有对安全意识的加强;

3、在同学之中找几个实际的真实例子讲讲事情的真实的发展,以及事情发生后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和间接影响;

4、主持人对有关资料的解读,找近期发生在各个高校的有关安全消防等一些事顾资料来说说安全对于我们来说的重要性。

5、在班会结束后组织同学找寻学校的主要的裸露的危险的电线、因年久失修的设备和一些存在危险的现象,并向有关人员汇报。

6、在班会中适时穿插安全主题的互动游戏。

    以上《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最新范文»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