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日期:2020-04-07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本文关键词:知识点,必修,人教版,高一化学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本文简介: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1.几种常见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方法分离的对象主要仪器应用举例过滤从液体中分离不溶的固体漏斗、滤纸、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烧杯粗盐提纯溶解过滤分离两种固体,一种能溶于某溶剂,另一种则不溶分离食盐和沙蒸发结晶从溶液中分离已溶解的溶质烧杯、玻璃棒、蒸发皿、铁架台(带铁圈)、酒精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本文内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1.几种常见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方法

分离的对象

主要仪器

应用举例

过滤

从液体中分离不溶的固体

漏斗、滤纸、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烧杯

粗盐提纯

溶解过滤

分离两种固体,一种能溶于某溶剂,另一种则不溶

分离食盐和沙

蒸发结晶

从溶液中分离已溶解的溶质

烧杯、玻璃棒、蒸发皿、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

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降温结晶

分离两种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别较大的溶质

氯化钠、硝酸钾混合液的分离

分液

分离两种不互溶的液体

分液漏斗、铁架台(带铁圈)、烧杯

分离油和水

萃取

加入适当溶剂把混合物中某成分溶解及分离

用苯提取水溶液中的溴

蒸馏

利用组分中沸点的不同进行分离

蒸馏烧瓶、冷凝管、锥形瓶、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牛角管、温度计

从海水中制取纯水

2.化学计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1)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

(2)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n====CB×V

(3)有关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守恒):C

(浓)·V

(浓)==C

(稀)·V

(稀)

(4)溶质质量分数(W)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的转化:(注意其中的单位换算)

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及误差分析

(1)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其常用规格有50

mL、100

mL、250

mL、500

mL、1000

mL等,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其规格,如500

mL容量瓶。并且使用前一定要检查其是否漏水。

(2)配制步骤,所用仪器及注意事项

配制步骤

使用仪器

注意事项

计算

——

固体求溶质质量,液体求其体积。

称量

托盘天平或量筒

天平的精确度为0.1

g,量筒的精确度为0.1

mL,量筒量取液体后不需要洗涤。

溶解/稀释

烧杯、玻璃棒

溶解要在小烧杯中,切不可在容量瓶中直接溶解。

冷却

——

将液体恢复到室温(20℃)

转移

Xml容量瓶

转移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以防液体溅失

洗涤

——

洗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振荡

——

使溶液充分混合

定容

胶头滴管

加水至刻度线1—2

cm时,用胶头滴管滴加,并使视线、刻度线、凹液面相切。

摇匀

——

两手握住容量瓶,上下颠倒摇匀。

装瓶贴签

试剂瓶

容量瓶不能用于长期贮存溶液。

(3)误差分析

由公式知,凡是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或使溶液体积增大的操作,都会使c偏低,反之偏高。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1.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①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

③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2.电解质和离子反应

(1)电解质的相关概念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②电离:电离是指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③酸、碱、盐是常见的电解质

酸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电解质;碱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电解质;盐电离时产生的离子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或铵根离子。

(2)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①复分解反应实质上是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

②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沉淀生成、有气体生成和有水生成。只要具备这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

③在溶液中参加反应的离子间发生电子转移的离子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3)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离子方程式更能显示反应的实质。通常一个离子方程式不仅能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能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依照“写、拆、删、查”四个步骤。一个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必须能够反映化学变化的客观事实,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总数还必须相等。

(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3.氧化还原反应

还,降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

氧化还原反应是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化学反应,它的基本特征是反应前后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2)氧化剂和还原剂

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3)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必定相等,化合价升高、降低的总数也必定相等。

4.分散系、胶体的性质

(1)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2)胶体和胶体的特性

①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胶体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体系。

②胶体的特性:

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光的“通路”,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根据分散系是否有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

胶体粒子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可以吸附分散系的带电粒子使自身带正电荷(或负电荷),因此胶体还具有介稳性以及电泳现象。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按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盐进行分块对比整理。

1.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

金属活动顺序

Na

Mg

Al

Fe

失电子能力

依次减弱,还原性依次减弱

与氧气的反应

4Na

+

O2

=

2Na2O

2Na+O2

=△=

Na2O2

2Mg

+

O2

点燃

2MgO

4Al+3O2

=△=2Al2O3

3Fe

+

2O2

点燃

Fe3O4

与水的反应

2Na+2H2O=

2NaOH+H2↑

(浮、熔、游、响、红)

加热或与水蒸气反应时能置换出水中的氢

3Fe

+4H2Og

=△=

Fe3O4+4H2↑

与酸的反应

反应剧烈(先与酸再与水)2Na+2H+

=

2Na++

H2↑

Mg+2H+

=

Mg2++

H2↑

2Al+6H+

=2

Al3++

3H2↑

Fe+2H+

=

Fe2++

H2↑

(在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中发生钝化)

与盐的反应

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前面的金属可将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钠会先与水反应置换出氢气)

与碱的反应

与水的反应

不反应

2Al

+

2NaOH+2H2O

=

2NaAlO2

+

3H2↑

不反应

2.金属氧化物的性质对比

金属氧化物

Na2O

Na2O2

Al2O3

Fe2O3

CuO

颜色

白色

淡黄色

白色

红棕色

黑色

与水反应

Na2O+H2O=4NaOH

2Na2O2+2H2O

=4NaOH+O2↑

不反应

与CO2反应

Na2O+CO2

=

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

和O2

2Na2O

+

O2

=

2Na2O2

与盐酸反应

Na2O+2H+

=

H2O

+2Na+

2Na2O2+4H+

=

H2O+4Na++O2↑

Al2O3+6H+

=

2Al3++3H2O

Fe2O3+6H+=

2Fe3++3H2O

CuO+

6H+

=

2Cu2++

3H2O

与NaOH溶液

与水反应

Al2O3+2OH-=2AlO2—

+H2O

不反应

不反应

3.金属氢氧化物的性质对比

金属氢氧化物

Al(OH)3

Fe(OH)2

Fe(OH)3

Cu(OH)2

颜色

白色胶状沉淀

白色沉淀

红褐色沉淀

蓝色沉淀

与盐酸反应

Al(OH)3

+3H+

=

Al3++3H2O

Fe(OH)2

+2H+

=

Fe2++2H2O

Fe(OH)3

+3H+

=

Fe3++3H2O

CuOH)2

+2H+

=

Cu2++2H2O

稳定性

2Al(OH)3

=△=

Al2O3

+

3H2O

2Fe(OH)3

=△=

Fe2O3

+

3H2O

CuOH)2=△=CuO+

H2O

与NaOH溶液

Al(OH)3

+OH-

=

AlO2-

+

2H2O

——

——

——

制备

铝盐与过量氨水反应

Al3+

+3OH-

=

Al(OH)3↓

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

硫酸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

Fe3+

+3OH-

=

Fe(OH)3↓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4、Na2CO3和NaHCO3比较

碳酸钠

碳酸氢钠

俗名

纯碱或者苏打

小苏打

色态

白色晶体

细小白色晶体

水溶性

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

易溶于水(但比Na2CO3溶解度小)溶液呈碱性(酚酞变浅红)

热稳定性

较稳定,受热难分解

受热易分解

2NaHCO3

==

Na2CO3+CO2↑+H2O

与酸反应

CO32-

H+=

HCO3-

HCO3-+

H+

=

CO2↑+H2O

相同条件下放出CO2的速度NaHCO3比Na2CO3快

与碱反应

Na2CO3+Ca(OH)2=

CaCO3↓+2NaOH

CO32-与金属阳离子的复分解反应

NaHCO3+NaOH

=Na2CO3+H2O

HCO3-

+OH-=

H2O+CO32-

与H2O和CO2

Na2CO3+CO2+H2O

=2NaHCO3

CO32-+H2O+CO2

=H

CO3-

不反应

与盐反应

CaCl2+Na2CO3

=CaCO3↓+2NaCl

Ca2++CO32-

=CaCO3↓

不反应

主要用途

玻璃、造纸、制皂、洗涤

发酵、医药、灭火器

5、Fe2+与Fe3+的转化

(1)Fe2+→Fe3+

2Fe2++Cl2==2

Fe3++2Cl-

(2)

Fe3+→Fe2+

Fe+2Fe3+

==

3Fe2+

对于某一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我们可按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纵向对比整理:

6.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7.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8.铁及其重要化合物

9.铜及其重要化合物

请同学们回顾所学知识,写出4~7中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10.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一般来讲,阳离子的检验需选择合适的阴离子,阴离子的检验需选择合适的阳离子,并要求具有特别的明显现象。这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检验试剂及其添加顺序,以避免干扰离子的干扰。

(1)Na+:焰色反应:火焰颜色呈黄色。

(2)K+:焰色反应:火焰颜色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3)Fe3+:加入

KSCN溶液反应,溶液显血红色;

(4)Fe2+:

加入NaOH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Fe2++2OH-==

Fe(OH)2↓

(白色)

4Fe(OH)2+O2+2H2O==

4Fe(OH)3(红褐色)

②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2Fe2++Cl2=2Fe3++2Cl-

(5)SO42-检验:①

加稀盐酸,无变化

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a2+

+

SO42-

==

BaSO4↓

(6)Cl-检验:①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②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Ag+

+

Cl-

==

AgCl

(7)NH4+检验

:

加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NH4++OH-=NH3↑+

H2O

(8)CO32-检验:①加入酸,生成无色无味气体

②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CO32-

+

2H+==

H2O

+

CO2↑

Ca2++2OH-

+

CO2

==

CaCO3↓+

H2O

(9)Al3+:加NaOH溶液,先出现白色胶状沉淀,后逐渐溶解。

(10)Ag+:加盐酸或可溶性的氯化物,生成不溶于强酸的白色沉淀。

(11)Ba2+:加硫酸或可溶性的硫酸盐,生成不溶于强酸的白色沉淀。

(12)Ca2+:加可溶性碳酸盐,生成白色沉淀;加强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

硅及其化合物

1、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比较

2、硅以及硅的化合物的用途

3、硅酸(H2SiO3):酸性很弱(弱于碳酸)溶解度很小,由于SiO2不溶于水,硅酸应用可溶性硅酸盐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强的酸反应制得。Na2SiO3+2HCl

==

H2SiO3↓+2NaCl

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

硅胶多孔疏松,可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

4、硅酸盐

:最典型的代表是硅酸钠Na2SiO3:可溶,其水溶液称作水玻璃和泡花碱,可作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剂和黏胶剂。

常用硅酸盐产品:玻璃、陶瓷、水泥

(二)

1、液氯、新制的氯水和久置的氯水比较

2、Cl2的用途:①自来水杀菌消毒Cl2+H2O

==

HCl+HClO

2HClO

===(光照)

2HCl+O2

其中次氯酸HClO有强氧化性和漂泊性,起消毒漂白作用。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稳定,光照或加热分解,因此久置氯水会失效。

②制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

制漂白液:

Cl2+2NaOH=NaCl+NaClO+H2O

,其有效成分NaClO比HClO稳定多,可长期存放

制漂白粉(有效氯35%)和漂粉精(充分反应有效氯70%)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3、氯气的性质

(三)二氧化硫的性质:S+O2

===(点燃)

SO2

(四)、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在自然界形成条件为高温或放电:N2+O2

===(高温或放电)

2NO,生成的一氧化氮很不稳定,在常温下遇氧气即化合生成二氧化氮:

2NO+O2

==

2NO2

一氧化氮的介绍:无色气体,是空气中的污染物,少量NO可以治疗心血管疾病。

二氧化氮的介绍:红棕色气体、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3NO2+H2O

=2HNO3+NO

(五)、氨气、氨水与铵盐的性质

N2

+

3H2

2NH3

氨气的检验: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观察试纸是否变蓝

(六)、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性质

其它知识

1、

固体颜色:

淡黄色固体:

Na2O2,S

2、

颜色反应:

Na元素:黄色;

K元素: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3、

沉淀颜色:Mg(OH)2

白色;Fe(OH)2

白色;

Fe(OH)3

红褐色;

Cu(OH)2蓝色

4、

离子溶液颜色:Fe2+

浅绿色;Fe3+

黄色;Cu2+

蓝色

5、

气体颜色:NO2

红棕色;Cl2

黄绿色

6、

Al

、Fe在冷的浓H2SO4、浓HNO3中发生钝化。

7、

漂白性物质:SO2

(化合漂白,暂时性);

新制氯水、Ca(ClO)2、HClO、O3

(氧化漂白,永久性)

8、常见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

OH-

与NH4+、Al3+、Fe2+、Fe3+、Cu2+、Mg2+

、Ca2+;

H+与CO32-、HCO3-、SO32-、SiO32-、ClO-

Ag+与Cl-

Ba2+

SO42-

、CO32-;

Ca2+与

SO42-

CO32-、CO32-

9.实验安全

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是避免或减少实验事故的前提,然后在实验中要注意五防,即防止火灾、防止爆炸、防止倒吸引起爆裂、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空气、防止暴沸。

10.实验中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1)创伤急救

用药棉或纱布把伤口清理干净,若有碎玻璃片要小心除去,用双氧水擦洗或涂红汞水,也可涂碘酒(红汞与碘酒不可同时使用),再用创可贴外敷。

(2)烫伤和烧伤的急救

可用药棉浸75%—95%的酒精轻涂伤处,也可用3%—5%的KMnO4溶液轻擦伤处到皮肤变棕色,再涂烫伤药膏。

(3)眼睛的化学灼伤

应立即用大量流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如为碱灼伤,再用20%的硼酸溶液淋洗;若为酸灼伤,则用3%的NaHCO3溶液淋洗。

(4)浓酸和浓碱等强腐蚀性药品

使用时应特别小心,防止皮肤或衣物被腐蚀。如果酸(或碱)流在实验桌上,立即用NaHCO3溶液(或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洗,再用抹布擦干。如果只有少量酸或碱滴到实验桌上,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

如果不慎将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3溶液冲洗。如果碱性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5)扑灭化学火灾注意事项

①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的化学药品不能用水扑救。如钾、钠、钙粉、镁粉、铝粉、电石、PCl3、PCl5、过氧化钠、过氧化钡等

②比水密度小的有机溶剂,如苯、石油等烃类、醇、醚、酮、酯类等着火,不能用水扑灭,否则会扩大燃烧面积;比水密度大且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如CS2着火,可用水扑灭,也可用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③反应器内的燃烧,如是敞口器皿可用石棉布盖灭。蒸馏加热时,如因冷凝效果不好,易燃蒸气在冷凝器顶端燃着,绝对不可用塞子或其他物件堵塞冷凝管口,应先停止加热,再行扑救,以防爆炸。

篇2:民法部分知识点总结

民法部分知识点总结 本文关键词:知识点,民法

民法部分知识点总结 本文简介:民法知识点总结1、形成权是指只需要单方意思表示即可使得法律关系得丧变更的权利。追认权的行使令越权代理行为有效;接受遗赠的意思表示令受遗赠人能够获得遗赠物;解除权的行使令租赁关系解除。催告权的行使仅仅是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意思通知,不足以导致法律关系得丧变更,更接近于请求权。例如:选择权、法定代

民法部分知识点总结 本文内容:

民法知识点总结

1、

形成权是指只需要单方意思表示即可使得法律关系得丧变更的权利。追认权的行使令越权代理行为有效;接受遗赠的意思表示令受遗赠人能够获得遗赠物;解除权的行使令租赁关系解除。催告权的行使仅仅是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意思通知,不足以导致法律关系得丧变更,更接近于请求权。

例如:选择权、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权、解除权。

2、

《民法通则》第134条第1款,该条款为:“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碍;(三)消除危险;(四)返还财产;(五)恢复原状;(六)修理、重作、更换;(七)赔偿损失;(八)支付违约金:(九)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十)赔礼道歉。”

3、

民事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事实和现象。民事法律事实可分为行为和事件。公民A死亡是与人的意志无关的客观现象,但死亡将引起遗产继承等法律关系,故为事件。企业合并是当事人协商确定的,可以引起一定的法律后果,故为行为。因暴雨而使B家池塘的鱼进入C家的池塘,对C家构成不当得利,为与人的意志无关的事件。请朋友吃饭则不为具有法律效力的事实,不为法律事实。

4、

根据民法通则第二、三章的规定,公民、个人合伙、个体工商户、联营组织都可成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

5、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行使民事权利时,不得超越正当范围,损害其他主体为法律确认保护的利益,否则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在民法分则各部分都有具体的法律制度。应当注意从整体上把握行使权利的正当范围,主要有四点:其一,注意所有权的行使项承担义务,不得以自己享有所有权为由,禁止他人对所有权适当的妨碍。如公共征用、公共设施通过等行为,所有权人应当容忍。其二,注意不动产相邻的所有人或使用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所有人或者使用人不得禁止他人权利的必要的延伸。其三,注意债务清偿场合,债务人不得以赠与、低价转让财产等行为逃避债务的清偿。其四,注意侵权行为的免责事由种类,如属免责的情况,即使侵犯他人权利,亦不为滥用。

6、

合同解释的原则分为文义解释原则、整体解释原则、目的解释原则、参照习惯或惯例原则。文义解释指根据所用词句的含义来解释条款的含义。整体解释指全部合同条款和构成部分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各条款及构成部分的相互关联、所处的地位和整体联系上阐明某一合同用语的含义。目的解释指根据订立合同的目的来确定其用语的含义。参照习惯或惯例解释指按照习惯或惯例的含义来确定合同的文字或条款的含义。

7、

《民法通则》

第七十一条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第八十一条

国家所有的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水面等自然资源,可以依法由全民所有制单位使用,也可以依法确定由集体所有制单位使用,国家保护它的使用、收益的权利;使用单位有管理、保护、合理利用的义务。

国家所有的矿藏,可以依法由全民所有制单位和集体所有制单位开采,也可以依法由公民采挖。国家保护合法的采矿权。

公民、集体依法对集体所有的或者国家所有由集体使用的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水面的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承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依照法律由承包合同规定。

国家所有的矿藏、水流,国家所有的和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林地、山岭、草原、荒地、滩涂不得买卖、出租、抵押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

《担保法》

第四十七条

债务履行期届满,债务人不履行债务致使抵押物被人民法院依法扣押的,自扣押之日起抵押权人有权收取由抵押物分离的天然孳息以及抵押人就抵押物可以收取的法定孳息。抵押权人未将扣押抵押物的事实通知应当清偿法定孳息的义务人的,抵押权的效力不及于该孳息。

前款孳息应当先充抵收取孳息的费用。

第六十八条

质权人有权收取质物所生的孳息。质押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前款孳息应当先充抵收取孳息的费用。

总结:所有权人和用益物权人拥有孳息所有权,担保物权人只有孳息收取权。

8、下列条件可以导致免除民事责任:

《民法通则》

第一百零七条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一百二十八条

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第一百二十九条

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如果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或者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因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第一百三十条

二人以上共同侵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8、

民法通则第132条规定: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这条文是对公平责任的规定。

9、

法定监护人分为1父、母;2祖父母、外祖父母;3成年兄、姐(有顺序之分,无人数之限)。其中,父、母首先为未成年人的自然法定监护人,监护关系自出生就成立,不受父母之间的婚姻关系的影响。除非有下列三种情况可以被取消监护资:A对子女有犯罪行为;B对子女有虐待行为;C对子女明显不利。由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必须通过法院取消另一方的监护资格。

10、

民事法律事实分为行为和事件两类。其中行为又可以分为事实行为和民事行为。其中的民事行为又可以分为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和无效的民事行为。而事件主要有人的出生与死亡、诉讼时效、自然灾害等。

11、

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是相互依存的,任何权利都存在相应的义务。人格权虽然属于绝对权,但也具有权利不得滥用以及对社会的义务。

抗辩权是指权利人在对方行使请求权时,依法对抗、拒绝履行的权利。抗辩权的行使目的在于拒绝履行义务,它必须以承认请求权人的请求权为前提,典型的有合同履行中的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乙否认甲的请求权,属于一种否认权

根据《合同法》第54条之规定,合同的撤销需要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请求,单纯的通知不会产生消灭合同的效力。撤销权是形成权,但这种撤销权属于形成诉权,必须以向法院起诉为行使标志,只对相对人作出意思表示是无效的。

篇3:初中现代文阅读知识点名师总结说明文知识与技巧

初中现代文阅读知识点名师总结说明文知识与技巧 本文关键词:说明文,知识点,名师,初中,现代文

初中现代文阅读知识点名师总结说明文知识与技巧 本文简介:初中现代文阅读知识点:名师总结说明文知识与技巧说明文也是现代文的三大文体之一,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本文为您介绍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之说明文知识与技巧,希望对您有帮助。说明文阅读知识与技巧一、分类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2、从说明文语

初中现代文阅读知识点名师总结说明文知识与技巧 本文内容:

初中现代文阅读知识点:名师总结说明文知识与技巧

说明文也是现代文的三大文体之一,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本文为您介绍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之说明文知识与技巧,希望对您有帮助。

说明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一、分类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三、说明的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

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五、说明文写法分析

1、结合说明方法谈

模式: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修辞手法谈

模式:这是一篇生动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怀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格式如下: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六、说明语段的作用

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三: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以上《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最新范文»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