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矛盾论读后感_读矛盾论有感

日期:2020-03-15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矛盾论读后感_读矛盾论有感的相关参考范文,篇一:矛盾论读后感《矛盾论》读后感《矛盾论》是毛泽东的著名哲学著作,在本文中毛泽东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的基本思想。他指出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

篇一:矛盾论读后

《矛盾论》读后感

《矛盾论》是毛泽东的著名哲学著作,在本文中毛泽东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的基本思想。他指出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此外,他结合当时的中国实际详细论述了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基本矛盾观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中曾经指出,对于事物的分析要以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对于本文《矛盾论》的分析,也必须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进行分析。文章写于1937年,主要是在抗战的大历史背景下,为了清算党内的“左”的冒险主义和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思想,从而统一全党思想,有利于革命形势的转变,争取抗战的胜利而作。因此,对于本文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1.用辩证发展思想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灭忙和中国革命的必然胜利。

形而上学家认为,世界上各种不同事物和事物的特性,从它们一开始存在的时候就是如此。后来的变化,不过是数量上的扩大或缩小。他们用形而上学的思想为资产阶级服务,任务资产阶级是的产生和发展只是对原来的社会的代替和发展期本质都是一样不变的。然而,毛泽东用辩证发展的思想认为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事物的发展不仅仅是事物的量上的转变还有质上的不同。

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内部的根本矛盾是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也就是人们大众创造出的社会生产力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原有的生产关系就不在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就会被摧毁,也就是,人民大众最终必将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建立在新的生产力基础之上的国家意识形态也就是新的生产关系,既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环境中无疑对广大革命者坚定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2.运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教育广大党员,促使党内思想的统一。

毛泽东重申了马克思的基本观点矛盾具有普遍性,这一点已经被广泛的接受,但是他同时指出更要重视矛盾的特殊性,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在不同的事物之中有不同的矛盾,毛泽东尤其强调了这一点,并且举了俄国革命和日本走向帝国主义的例子。这些都是矛盾特殊性的具体体现。

毛泽东将矛盾的特殊性放在这么重要的一个地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当时党内存在着本本主义的思想,这一部分人,大多数都有着出国留学的经历,对于马克思主义也有比较深刻的研究,而且他们的思想在党内存在着巨大的影响,一部分人对他们的思想深信不疑。但是,

这种思想并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特殊性,在指导中国革命的时候应该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来进行,这并不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而且是和马克思的基本思想是相互符合的。在当时思想斗争的环境中无疑为广大党员同志们指出了什么才是我党应该坚持的思想,什么才是正确的思想,有力的促使了全党思想的统一。

3.运用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的方面理论指明了不同时期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

毛泽东列举了大量的例子来说明和解释什么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并且指出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同时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也是所处的地位也是不同的。

根据这两个理论毛泽东分析了不同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中国共产党人以这一理论为指导,根据主要矛盾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些路线和方针也就是不同时期党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随着主要矛盾的解决,其他矛盾也都迎刃而解,意味着共产党人在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的完成,不断推动党的发展和完善。

4.用“对抗”的思想解释了党内斗争存在的合理性。

毛泽东指出“对抗”是矛盾的一种主要的表现方式,也是解决矛盾的一种主要的方式,并且举了苏联胜利的例子作为佐证,同时他也指出“对抗”在矛盾的发展过程中是慢慢发展而来的,不是一开始就要,那里张国焘的例子作为说明。

在我党长期的党内斗争中尤其是党内的思想斗争中,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只不过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一斗争过程中,部分党员的理解不到位,认为党内的思想必须的统一的,不应该有斗争,不应该有“对抗”,对抗的存在是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一种必然表现,因此,党内存在一定的思想斗争具有合理性,是促进党内思想不断完善的一种重要途径要正确对待。

先进的思想和理论不仅仅在当时能够产生强大的影响力,而且可以作为一种指导思想供后人学习和使用,毛泽东的《矛盾论》对于我国当代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的指导下,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

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是作为一种普遍性而存在,但是根据矛盾的特殊性的原理以及中国的实际情况。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的繁荣富强。

2.在“对抗”基础之上引申出“和谐社会”的思想。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明确提出:对抗只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它的一切形式。

他虽为明确指出其他的形式,但是随后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之中找到这种方式的名字“和谐”。矛盾双方在发展的过程中在特定的情况之下会处于平衡的状态,促使双方的共同发展。我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正是建立在此中基础之上,以此来实现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矛盾论》是一篇经典的学术著作,在中国共产党思想混乱时期,犹如当头一棒,敲醒广大党员同志,为实现党内思想统一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是一篇治国经典,指导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此为蓝本制定各种方针和政策。

篇二:读《矛盾论》的感想

读《矛盾论》的感想

——对社会问题的一点思考

中山医学院 刘思安12980081

摘要:《矛盾论》是毛泽东的哲学代表著作。以矛盾论的观点去研究当下社会中的矛盾和问题,我们会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我们对待社会问题应取的态度,这些社会问题中的主要矛盾,以及这些问题的发展方向和解决方式等。 关键词:《矛盾论》 社会问题 主要矛盾 矛盾的发展和解决

这一学期,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未来建设者,我们很有必要学习这门课程,它可以提高我们的政治素养,促进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思考和理解。

《矛盾论》是我们这门课的一本参考读物,我认真阅读了它,下面谈一谈我自己的一点粗浅的认识。

《矛盾论》是毛泽东的哲学代表著作,作于1937年8月。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系统地阐述对立统一规律的哲学专著。《矛盾论》当年是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如今,我们早已远离了革命战争的年代,但是,《矛盾论》这本哲学专著,其中的哲学思想,对于分析我们当下的社会问题,仍然是高屋建瓴的。

一、我们对待社会问题的态度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胡莹老师语),有很多的问题和矛盾。住房问题、医疗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等等,都是普通百姓必须面对、无法绕开的问题,实际上,它们已经成为我们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

首先,我想谈一谈我们对待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和矛盾应取的态度。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说:“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这其实说中了现下我们很多人对待社会矛盾的做法。许多人在谈起我们的社会时,要么带着追名逐利的世故,要么带着愤世嫉俗的愤慨,或者是表现出对社会问题嗤之以鼻的自恃清高??产生这些消极的情绪并不奇怪,因为我们都身处在这些矛盾之中,感受着它们带来的苦恼。然而如果我们想解决这些矛盾,则上述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从最初接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来,我一直有一个想法,既然是政治课,不妨多谈一谈时下的一些社会问题和矛盾。我想,马克思主义原理,是不是能给我们一种崭新的,冷静、科学、客观的态度——既不同于既得利益者的世故,又不同于底层人民的消极无奈;既不同于主流媒体的报喜不报忧,又不同

于愤怒青年的激进狂热——去看待这些问题和矛盾,分析它们从何而来,要向什么方向发展,最终会在何时、以什么方式解决。

《矛盾论》给了我们这种态度。

二、以发展的眼光看社会问题

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社会问题,我们的心态就会平和很多。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阐述了矛盾的普遍性,我们以这种眼光来纵观人类社会的历史就会发现,自古以来从来没有一种社会是完美的、没有矛盾的。所以我们当下的社会中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这并不是什么不同寻常的、可怕的事情,相反,这是一种正常的状况。

另一方面,矛盾本身也有着积极的一面。恩格斯说:“运动本身就是矛盾。”有了矛盾,事物就会运动和改变。毛泽东在论及矛盾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时,说过这样两段话:“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以这些观点的眼光来看待当下的社会问题也是合适的:正是这些矛盾的存在,促使我们去思考、去探索解决它们的方法,尽管在这过程中我们付出了代价,但我们的社会因此而发生运动和改变,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这种对矛盾的认识是一种发展的、向前的眼光,它使我们以冷静、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社会问题,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尽快地发现问题的根源、抓住问题的要领,从而尽快地把它解决。

三、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

毛泽东在讨论复杂问题的解决时,使用了“主要矛盾”的概念。他说:“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只有一种主要的矛盾起着领导的作用。”“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我们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进展、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这个矛盾将会逐渐得到解决,而由这个主要矛盾所造成的各种各样的矛盾也将随之消失。比如许多人头疼的住房问题,房价贵、炒房热等等现象的出现,归根结底是由于我们的社会生产力不够,我们现有的房屋不足以满足全部人民拥有良好住房条件的愿望;再比如医疗问题,看病难、看病贵,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的社会生产力建设

的医院和制造的药品不足以满足广大人民祛病保健的需求;教育问题也是如此,很多家长为了把孩子送进优秀学校,往往要费尽周折并且花费高额费用,而无力承担的家庭只好选择让孩子就读较差的学校或者干脆辍学,这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现阶段的社会生产力所创造出的教育资源实在有限??可以想见,当我们的社会生产力足够发达时,这些问题都将自然而然得到解决。

四、用《矛盾论》中的观点具体分析一个社会问题

我是一名医学生,医患关系是我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的话题。下面用《矛盾论》中的观点具体分析这个问题。

矛盾具有普遍性。医患关系紧张并不是孤立的,其实它只是社会上各方面关系紧张的一部分。医生为患者提供的是诊断与治疗的服务,实际上所有提供某种服务的部门或者机构都或多或少地面对着与被服务者关系紧张的问题。例如学校与家长之间存在着矛盾,家长希望学校给予自己的孩子的关注和照顾越多越好,而实际上学校不可能为每一个孩子这么做;政府的职能部门与普通群众之间存在矛盾,大家要求这些部门越能深入群众越好,越能解决群众的具体困难越好,在办事时效率越高越好,接待群众时态度越亲切越好,而事实上这些部门很难在各方面都令人满意。可见社会上关系紧张的问题并不是医患之间独有的,它是一种普遍现象。

矛盾又具有特殊性。医患之间的矛盾有着自身突出的特点。因为关系到人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所以卷入矛盾者和矛盾的旁观者都会带上激烈的情绪,这往往使得问题难以用理智的、合法的方式解决。我们知道,在以往很多案例中,医护人员受到了愤怒的病人或家属的人身攻击。这种情况,在其它的社会关系中,比如学校与家长、政府职能部门与群众等,是很少发生的。同时,医患之间的纠纷往往比其它的纠纷更引起媒体的关注,而这种夹杂着强烈情绪的关注往往于事无补,反而使矛盾更加激化。

那么这种矛盾能否解决呢?这需要我们抛开情绪,冷静分析。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说:“一个大的事物,包含着许多矛盾。”医患之间的矛盾也包含着很多方面。其中主要的方面有如下两点。第一,种类日益增多、情况纷繁复杂的疾病与我们掌握的有限的医疗知识和技术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非常基础、非常重要的矛盾,但是它常常被人忽略。一个学习医学的人会知道,我们现有的医疗知识是多么贫乏,我们有足够技术去治疗而不仅仅是缓解症状的疾病并不多。然而病人们常常不了解这个基本的矛盾而希望医生总能妙手回春,这样就会造成失望和对医生的不满。第二,病人所花费的高昂代价与实际能够得到的医疗效果之间的矛盾。这是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病人为恢复健康花费了大量医疗费用,却未必能够收到预期的效果,这必然引起不满甚至愤怒。少数情况下,这归因于医生不敬业;但多数情况下,这与医生无关而只是由于医疗手段的有限。病人常

常不会因为治疗效果的难以预期而放弃治疗,这本是出于人对健康的渴望,然而谁愿意接受自己花费高额费用却无济于事呢?

当我们抽丝剥茧,把医患关系问题中具体的矛盾罗列出来时,就能够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以上讨论的两种矛盾——多变的疾病与医疗技术之间的矛盾,医疗费用与实际医疗效果之间的矛盾——都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手段的发展而逐渐得到解决,并且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归根结底,矛盾由社会生产力的不足而起,也终将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解决。

有人认为,医护人员是否敬业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在人们日常的讨论中也常常听到对于医生职业精神的质疑。这实际是一种误解。病患对医护人员敬业精神的期望与医护人员实有的敬业精神之间的矛盾并不是主要矛盾。诚然,部分医生存在玩忽职守或者唯利是求的问题,但是大多数的医生却是兢兢业业,辛苦认真地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我们可以反问:如果大多数医生都懈怠工作、随意处方、不关心病人、只谋求利益,那么我们大多数人如何能够像现实中这样健康地生活?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还讨论了矛盾的对抗性和非对抗性的问题。矛盾时而激烈,时而缓和,时而以对抗的形式出现,时而以非对抗性的形式存在。医患关系的问题也是如此。任何一位病人到任何一家医院就诊,上述医患之间的矛盾都是存在的。只是,通常情况下它以非对抗性的形式存在。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医生出现了医疗事故或者病人对医生产生了重大误解,这种潜在的矛盾就会激化,以对抗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对抗已经有过很多案例。

毛泽东强调:“对抗只是矛盾的一种形式,而不是一切形式。”这非常值得重视。医患之间的矛盾将会由生产力的发展和医疗知识技术的进步解决,而且也只能由此解决。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把矛盾过分激化——就像温岭杀医案那样——是非常错误的。对于温岭杀医案有这样一种评论:“可悲的是,医生认为经过这件事病人会吸取教训,恰恰相反,病人却认为这件事使医生受到了教训。”从这里可以看出,经过这样的案件,人们在自己的思想意识里已经习惯把医患矛盾当成处于激化的状态,把医生与病人放在相互对抗的位置上。这种对抗的想法很可能成为医患矛盾再次激化的诱因。我想我们应该冷静下来去想想,对抗只是矛盾的一种形式,而不是一切形式。医患矛盾将是长期存在的矛盾,我们应该尽量把它控制在非对抗的状态,因为它的每一次对抗都会使卷入矛盾者付出惨重的代价。这要求我们首先在心理上不能处于对抗状态,就是说病人与医生不应该互相以敌视的眼光看待对方。显然,把矛盾控制在非对抗的状态,对医生与病人,都是有利的。话说回来,像温岭这样的案件,把矛盾激化了,也有其一点点积极影响,医生正常权益的维护受到了更多的重视,相关的法规也会渐渐健全起来。但是我们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总之,我们撇开激烈的情绪,以矛盾论的观点冷静地去看待医患关系问题,

就能看到它的根源,它的发展,以及它最终解决的希望。

结论

《矛盾论》是一部充满智慧的哲学著作,为我们看待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和矛盾提供了一种客观、辨证的思想方法,去探究它们的起源,研究它们的发展方向,预期它们将会何时、以何种方式解决。这种思想,教我们在面对社会矛盾时,抓住主要矛盾而不是纠缠于次要矛盾;多向前展望而不是禁锢于愤怒或无奈的消极情绪。这是一种发展的、向前的眼光,是一种积极的、向上的态度,也是一种宽广的、包容的胸襟。

篇三:读《矛盾论》有感

读《矛盾论》有感

阅读篇名:

《矛盾论》

简要背景:

大一第一学期末,马哲课接近尾声,崔老师希望我们一学期的马哲课最后有些收获,所以布臵我们阅读《矛盾论》,因为生活中处处有矛盾,老师希望我们需要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看清事物的本质。用矛盾的观点了解、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取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系统地阐述对立统一规律的哲学专著,其论述紧密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因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哲学基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值得我们每个人去仔细研读。

主要内容:

今天,我学习了毛泽东同志所著的《矛盾论》这篇文章,让我有了很多感悟。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同志首先阐明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是两种宇宙观的对立。这两种对立的宇宙观是人们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用

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化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与此相反,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不断运动和变化发展的;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为我们揭示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指出了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

在世界上,不管什么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矛盾,可以说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毛泽东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包括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二是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差异就是矛盾。 “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也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两者是相互联系的。矛盾的特殊性有其不同的发展阶段。在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时要用发展、全面的观点,多方面、多层次分析和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既要分析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和同一发展过程不同阶段的矛盾的特殊性,又要分析不同事物的矛盾和与之相联系的矛盾。

矛盾不仅存在在这自然界,在革命事业的发展中也有。记得在我们党刚刚成立的时候,那些在苏联留过学,住过洋

房,喝过洋牛奶,吃过洋面包的布尔什维克们,不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一味听命于共产国际那些不切合实际的指示,生硬死板地套用苏联十月革命的某些“经验”,甚至聘用由共产国际派来的洋顾问李德来指挥红军打仗,结果致使中央苏区的第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很大的损失。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不管干什么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搞形而上学那一套,因为它是不切合实际的唯心主义的理论。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这种宇宙观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的永远不变的。”从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看什么事物,我们都要从实际出发,唯物辨证地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坚持原则的条件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观。

任何事物都有着它一定的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问题就存在于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就决矛盾,不管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的变化,都是如此。因此我们不要只看表面现象,而是要从内部去挖掘、去研究、去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针对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方面,毛泽东指出,事物发展过程中包含的各种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要区分其主要的和非主要的;矛盾的双方,其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必须区分其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为我们指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再有,毛泽东同志在本文中还着重指出了“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就我们的日常学习来看待这个问题:学习了十几年,我们都碰到过这样的事情。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有的人学习出类拔萃,而有的人却每次都排名在最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外界环境都是一样的,而学习成绩却是有着很大差距。不得不说,自己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人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外界环境再好也是徒劳无功的。所以,一个人进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理想、志向、进取精神、勤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等内因是起决定作用的。

“再杰出的人物,如果他单枪匹马也做不成大事”,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外因的重要性。一个人再好,可是如果他缺少一个优秀的团队,缺少办一件事的必备的外界条件,那么他成功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再比如大山里的孩子为什么总

会比城里的孩子落后一些,我觉得大部分人的智商都差不多,可是大山里的孩子接触的事物明显比城里的孩子接触的事物少,接受的教育质量不如城市,学到的知识相对城市孩子来说也比较少,造成了如此局面。由此看来,外因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我们说,事物的发展、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就像医生要对症下药一样,矛盾也有着它的特殊性,解决矛盾也是需要“对症下药”的。“不同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论断,为我们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指明了方向,这大千世界所发生的事情,所产生的矛盾,其原因、其性质各不相同,所以,解决的方法也就各不相同,不能用“一刀切”的方法来解决,比如说这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就要用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法来解决;这我们党内的矛盾,就要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来解决;在改革开放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了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而绝大部分人才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甚至有一部分人还处在贫困线上这样就出现了贫富之间两极分化的矛盾,而要想解决这个矛盾,不能靠别的,只能靠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起来了,就业的岗位增加了,人们的收入提高了,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也才能解决贫富不均的矛盾。

总之,通过学习《矛盾论》这篇文章,使我更加认识到了世界上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而

    以上《矛盾论读后感_读矛盾论有感》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最新范文»矛盾论读后感_读矛盾论有感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矛盾论读后感_读矛盾论有感》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