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第18课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

日期:2019-05-20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知识归纳
  1.保路运动的日益扩大,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争信心。湖北新军西调,给湖北革命党人造成发动起义的绝好机会,同时全国革命形势已经成熟。湖北革命党人首先发动了武装起义,一夜之间夺得武昌城,取得首义胜利,并建立了第一个地方政府——湖北军政府。为了适应当时起义各省共同对清政府进行斗争,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1911年1月1日孙中山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清王朝的统治,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从此在中国历史上终结。为了进一步巩固资产阶级共和国,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订的第一个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资产阶级革命从此有了斗争的纲领。  2.而清政府在武昌起义胜利后,并不甘心就此失去其统治地位,于是派北洋军去镇压,却指挥不动。清政府在束手无策的情况下,不得不重新起用袁世凯,让其镇压革命,保护清政府的统治。袁世凯借此机会并加上帝国主义对其扶植,采取卑劣手段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就此夭折。但辛亥革命有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它推翻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孙中山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永远闪耀着光芒,激励着后人继续革命。
    
学法建议
要掌握本课知识,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如何全面而又区别主次地认识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原因?
  袁世凯能够篡夺辛亥革命果实,辛亥革命最终失败,全面地看主要有五个原因:
  (1)帝国主义对袁世凯的扶植。
  (2)袁世凯控制着北洋军的强大武力。
  (3)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从内部对革命派发动进攻。
  (4)帝国主义各国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帮助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5)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五个原因比较起来,又以两个原因最重要,那就是:第一,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扶植袁世凯;第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特别突出地表现在三个关键问题上:①帮助袁世凯掌握清朝全部统治大权;②支持和帮助袁世凯策划南北和谈,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③帮助袁世凯镇压革命党人。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①不愿意也不敢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甚至幻想着帝国主义支持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但幻想破灭以后,又没有勇气同帝国主义坚决斗争。②不敢发动和依*广大农民群众彻底摧毁封建势力,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因此,就不可能同人民群众形成密切联系,得不到人民群众广泛的、直接的支持。从而造成同袁世凯斗争时,本身缺乏力量,又没有强大的同盟军。在帝国主义所支持的北洋军强大武力的进攻面前,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失败是必然的。
  
潜能开发
[例1]武昌起义爆发后,控制大部分地方政权的是( )  
A.革命党人  B.北洋军阀和旧官僚
C.袁世凯的亲信  D.立宪派和旧官僚
思路分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对武昌起义后的历史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武昌起义不义,各省纷纷响起义,宣布独立。但随着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一部分革命党人却不注意组织和领导。立宪党人和封建官僚见有机可乘;投机革命,钻入革命陈营,窃取胜利果实,大部分地方政权被摇身一变而成为“革命党人”的立宪派和旧官僚所控制。革命党人在起义之后,革命的力量有限,只在南方产生较大影响,控制着南方极少几个政权。北洋军阀和袁世凯的亲信控制范围主要在北方。因此,A、B、C三项都不符合题干的要求,故控制大部分地方政权的选项是D项。
[答案]D
思维诊断
  这类题目的解答,往往需要全面地分析当时的革命形势,并对每个题肢加以理解分析,然后进行选择。本题A、B、C项不对。
[例2]武昌起义胜利后,袁世凯重新掌握清政府实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思路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全面掌握及理解。这就要求分析袁世凯重新掌握清政府实权的全面情况,武昌起义胜利后清政府不甘就此丢掉政权,起用袁世凯;帝国主义也需要扶植一个新的走狗,立宪派和保皇派也倾向袁世凯,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起义胜利后一味妥协,最终袁世凯掌握了清政府实权。但追溯其根源,由于袁世凯当时控制着北洋军的强大武力,清政府想依*其镇压革命,维护清王朝统治;帝国主义借助其继续侵略清朝。所以,武昌起义后,袁世凯重新掌握清政府实权的根本原因是袁世凯当时控制着北洋军的强大武力。思维诊断
  某一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学生会因众多原因混淆不清,而发生解答过程中出现思维障碍。因此解这类题型的题目需要认识到以下几点:
  (1)直接原因是导致某一历史事件发生的表面现象。
  (2)重要原因是指导致某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具有重大的意义作用及影响的原因。
(3)根本原因是指导致某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决定性,终极性作用的原因。
  
智能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
1.武昌起义的主要革命力量是( )
  A.市民  B.学生  C.倾向革命的新军  D.工人
2.中华民国改用公历纪年开始于( )
  A.1898年  B.1901年  C.1911年  D.1912年
3.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地点是在( )
  A.武昌  B.南京  C.广州  D.北京
4。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述历史事件,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宣统帝下诏退位②袁世凯任内阁总理大臣③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④袁世凯宣布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①③④  D.③④①②
5.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是()
  A.孙中山  B.黎元洪  C.袁世凯  D.黄兴
6.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
  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抵抗   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
  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随和
7.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C.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推翻了统治中国xxxx多年的封建统治
  二、材料分析题
8.阅读下列材料
  “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提前起义。他们冲出营房,奔向楚望台军械库,守卫军械库的新军打开库门响应……,第二,

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回答:
  ①上述起义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起义的组织者是谁?
  ②起义之后成立了哪一政权机构?
9.阅读下列材料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居住、出版、言论、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
  回答:  ①上述材料出自哪一重要文献?
  ②上述文献是由谁颁布的?这一文献制订机构是什么?
  ③上述文献具有何种性质?
  三、问答题
10.辛亥革命有什么伟大历史意义?
    
综合能力训练
  一、综合题
  1.武昌起义前,流行着这样的歌谣:“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二年半,今年猪吃羊,明年种田不纳粮。”这首歌谣充分说明了人民对清政府的强烈厌弃情绪,表明清朝统治空前孤立,革命形势已经成熟。武昌起义后,清政府陷入土崩瓦解的局面。为什么辛亥革命最终还是失败了?
第18课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这一试

    以上《第18课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第18课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第18课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