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第17课清政府新政和各地武装起义

日期:2019-05-20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知识归纳
  1.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初步形成后,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一时期,人民群众反抗清政府统治的斗争日趋激烈,要求推翻清政府,实行民主政治,改变封建土地制度。清政府也认识到依*老办法已无法维护其xxx统治,必须采取措施,于是实行“新政”。清政府的“新政”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并在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投资工商业,促进了民营工商业的发展。其中废科举、办学堂等改革,促进了民主革命思想和文化的传播,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1907年至1911年革命党人发动了镇南关起义、安庆绍安起义、黄花岗起义。孙中山亲临前线并指挥了镇南关起义,大大鼓舞了起义者士气,涌现了像徐锡麟、秋瑾等面对敌人的酷刑,坚强不屈、慷慨就义的英雄人物。  2.另一面,清政府一味讨好帝国主义,以至帝国主义列强趁机强行夺取中国的采矿权和筑路权。民族资产阶级为了维护中国的主权,发动了反帝爱国的收回矿权路权的斗争。其中四川保路运动声势最大,斗争最为激烈。广大农民、手工业工人等劳苦群众成为了运动的主力,斗争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保路运动的蓬勃发展为武昌起义创造了条件,成为了武昌起义的前奏。
    
学法建议
  要掌握本课知识,需要注意掌握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如何正确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
  首先分析清政府为什么要实行“新政”?概括地说,是为了应付严重的统治危机。义和团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资产阶级革命的形势蓬勃发展,使清政府感觉到再也不能按照旧的统治方式维持下去了。同时由于《辛丑条约》的签订,帝国主义列强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也需要清政府进行“改革”。因而清政府实行“新政”的本质是为了迎合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需要。
  其次评价清末“新政”的实行。首先应该认识到“新政”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地位。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在西安时“预约变法”的上谕就明确强调“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盖不易者如三纲五常”,表明“新政”不会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但“新政”期间实行的许多改革具有一定的进步性。“新政”奖励实业,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各省绅商将旧式的商业公所一律改组为商会,改变了传统行会的封建性质;废除科举制,奠定了中国近代文化教育的基础,军事改革使中国的军队向近代化演进。但在实行“新政”的过程中,清政府大量增加捐税,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由于清朝统治的腐败,“新政”的某些措施并没有得到恰当的实行,反而被一些贪官污吏借此搜括民脂民膏。有的资产阶级分子就沉痛地指出“新政”不过是借此掩饰国民的耳目,讨洋人的喜欢罢了,不但没有放一线光明,那黑暗反倒加了几倍,这种看法从全局看当然是片面的,但从某些局部看确实说明“新政”中弊端不少。所以“新政”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困境,反而引起了人民更强烈的不满,为此,清朝统治者不得不采取新的对策,再打出“预备立宪”的旗号。
  然后分析“预备立宪”的本质。从清政府立宪的动机及具体措施看,“预备立宪”确实是一场政治骗局。君主立宪制应具备两个基本原则:严格限制君主权力;人民拥有民主权利,国会作为民主机构,从多方面约束君主。而清政府的“立宪”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使“皇位永固”即坚持君主专制。立法权应当属于国会,而清政府的宪法大纲却是以皇帝名义发布;其内阁对皇帝负责,其13名内阁成员中,皇族竟占了7名,这显然是通过集权于皇帝,强化了皇帝的专制地位。可见清朝的“立宪”是假立宪,表明清政府已到了穷途末路,不可救药。
  
潜能开发
[例1]清政府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原因是( )
A.为了缓和人民的反抗情绪
B.力图振作,加强“改革”
C.载沣监国摄政
D.清政府成立内阁
思路分析
  本题属因果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某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的认识。这就要求学生分析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的目的,由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广大人民群众受其思想的影响,对清政腐朽的统治的反抗斗争日趋激烈。清政府为了缓和人民的反抗情绪,不得不假惺惺地力图振作,加强“改革”而实质是一场骗局,以达到蒙蔽人民群众的目的。本题在表面上力图振作,加强“改革”而实质上是为缓和人民的反抗情绪,巩固清朝统治。
[答案]A
思维诊断
  某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通常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有主要的,也有次要的;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学生往往因为众多的原因混淆在一块面发生思维障碍。因此在解答这类题型时,需要我们认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注意对题干的理解。
  (2)分析题干发生的社会环境历史形势。
  (3)分清该历史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和表面原因,C、D两项是对解答的干扰不大,而A、B项有一定的干忧,B项是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的表面现象,故A项正确。
[例2]“有人认为新政的推行与戊戌变法实质上是一回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观点。
思路分析
本题属分析判断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首先应明确“新政”的推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其推行的真实目的是为了缓和人民的反抗情绪,巩固其封建统治,迎合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需求。表明“新政”的推行是一场骗局。清王朝的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进步分子为救亡图存掀起的一场运动,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对清朝的侵略。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戊戌变法运动是爱国的,进步的。“新政”的推行与戊戌变法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新政”的推行与戊戌变法实质上不是一回事,故题中观点是不对的。思维诊断
  这类判断题型的题目,在解答过程中,必须要分析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以及此历史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因此,在解答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思路:
(1)首先要点明自己对该历史事件的观点。“有人认为新政的推行与戊戌变法,实质上是一回事”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其次要抓住错误的根源所在。题中观点,只从表面上加以比较。
(3)然后接合历史知识分层论证正确观点。
  
智能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设立皇族内阁②慈禧太后发布“变法”命令③宣布“预备立宪”④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A.②③④①  B.④②①③  C.④③②①  D.①③②④
2.清政府提早实行“宪政”,成立内阁的原因是(

 )
  A.宣统皇帝刚继位    B.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死去
  C.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  D.革命运动的继续高涨
3.反对“铁路国有”法令最为激烈的人民群众是( )
  A.四川的人民群众  B.湖北的人民群众
  C.广东的人民群众  D.湖南的人民群众
4.1907年在浙江绍兴准备响应起义的革命党人是( )
  A.黄兴  B.徐锡麟  C.秋瑾  D.林觉民
5.指挥广州“黄花岗起义”的革命党人是( )
  A.孙中山  B.黄兴  C.林觉民  D.喻培伦
6.表示“为天下人谋幸福”并在广州起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是( )
  A.黄兴  B.林觉民  C.喻培伦  D.陆皓东
  二、材料分析题
7.阅读下面材料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黄兴
  回答:
  ①这副挽联是为谁而作的?
  ②这副挽联表达了黄兴对死难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问答题
8.为什么说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是一个骗局?
    
综合能力训练
一、综合题
  1.“史学界一般都认为立宪派具有资产阶级的属性,因为它的主体和阶级基础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而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是与帝国主义、封建势力有密切联系的阶层,凭借这一特殊关系,他们获得了一定开办和发展新式企业的特权以及转化为优越的积累和扩大资本的条件。”通过对这段话的理解并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立宪派的阶级本质及其活动?第17课  清政府的“新政”和各地的武装起义这一试

    以上《第17课清政府新政和各地武装起义》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第17课清政府新政和各地武装起义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第17课清政府新政和各地武装起义》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