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第14课戊戌变法

日期:2019-05-20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知识归纳
  1、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被帝国主义瓜分的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他们通过著书讲学、组织学会、创办报刊等方式,同封建顽固势力展开斗争,使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的维新变法运动在全国迅速展开,为戊戌变法做了必要的舆论准备。
  2.德国强占胶州湾以后,康有为又向光绪帝上书,痛陈变法的重要。光绪帝表示“不甘做亡国之君”,下令要康有为等筹划变法。1894年4月,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组织保国会,呼吁救国,宣传变法。
  3.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所以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从6月11日到9月21日,光绪帝先后颁布了一系列诏书。变法诏书的颁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4.由于维新派的改革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9月21日,慈禧太后和荣禄等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慈禧太后宣布“亲政”,史称“戊戌政变”。
  5.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命令废除变法诏令,搜捕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事先得到消息,逃往国外。谭嗣同、刘光年、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被捕杀害,这就是历史上的“戊戌六君子”事件。这次变法,从光绪帝6月11日发布《定国是诏),到慈禧太后9月21日发动政变,废除新法,前后仅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
    
学法建议
  要掌握本课知识,需要掌握以下关键问题;
  1.运用联系的观点,系统掌握维新变法运动的有关知识。
  学习维新变法运动,应与当时民族危机加深和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这两个重要的历史现象紧密地联系起来。戊戌变法运动是初步壮大的民族资产阶级,为救亡图存而发动的一次维新运动,它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思想和进步意义。戊戌变法的一系列改革,必然会触动封建顽固派利益,因此必然遭到他们激烈反对,这是变法失败原因之一;同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具有软弱性,不敢充分发动群众,这是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变法的失败,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2.光绪帝作为一个封建君主,为什么会赞成资本主义性质的戊戌变法运动?
  光绪帝虽是一个封建君主,但对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戊戌变法持赞成态度。这主要是因为:首先,当时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光绪帝不愿做亡国之君,要变法图强。其次,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光绪帝经过沉痛的反省,他认识到祖宗创立的统治制度已不合时宜,弊端百出,必须坚决革除积弊。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光绪帝当然就很容易与变法派沟通。第三,那时,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存在“后党”与“帝党”两大官僚集团。“后党”以慈禧太后为首,“帝党”以光绪帝及他的老师翁同龢为首。18xxx19岁的光绪皇帝虽然名义上开始“亲政”,直接管理国家大事,但实权仍操纵在慈禧太后手里。光绪帝想利用维新变法之机,逐步从后党手中夺取实权,改变地位。这也是光绪实行变法的一个重要原因。
  
潜能开发
[例1]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
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
思路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综合归纳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题干是“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题项给出四个答案供选择。回顾课本内容分析可知:A、C两项是戊戌变法的目的之一,谈不上是结果,因为在挽救、发展两词后难以加上一个“了”字,故可以排除。B项推动政治改革,不符合史实。因为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证明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代之而起的不是新的政治改革,而是暴风骤雨的政治革命,如辛亥革命,因而也可以排除。只有D项成立。因为戊戌变法本身虽然失败,但维新思想的传播,特别是维新与守旧的论战,确实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答案]D
思维诊断
  本题在解答时容易误选A项,产生这种误选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正确区分事件的目的和影响,将二者混淆,从而出现思维障碍。
  消除这种思维障碍的办法是:
  (1)要理解关键字眼表明的含义。
  (2)从题项所提供信息着手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判断它们的说法是否正确。
  (3)将比较、分析的结果与题干结合,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例2]简要分析戊戌变法的性质、结果及其失败的根本原因,谈谈它的失败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教训启示?
思路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该题时,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戊戌变法的前因后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中得到某些教训和启示。
[答案]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借助光绪帝的力量,在1898年进行了戊戌变法,所以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由于这次运动的宗旨是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因而必然触动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势力的极力反对和镇压,这是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同时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不敢充分发动群众,这是造成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从变法运动失败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要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独立,必须依*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思维诊断
  本题在解答时容易出现陷入空谈的错误,产生这种错误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正确处理表象与本质的关系,从而使答案不着边际,出现思维障碍。  (1)通过变法运动发生、发展和失败的过程,分析这次运动的性质和影响。
  (2)明确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造成改良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3)史论结合,简明论述,最后归纳出教训和启示。
  
智能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
1.表示“不甘做亡国之君”的皇帝是
  A.光绪帝  B.同治帝  C.宣统帝  D.道光帝
2.“戊戌变法”实指
  A.1895年到1898年      B.维新变法运动
  C.19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  D.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
3.“戊戌变法”的

内容不包括
  A.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精练陆军,改习洋操
  C.废除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D.中业设立矿务铁路局,农工商总局
4.戊戌变法在当时得到的拥护的阶级是
  ①开明地主②民族资产阶级③农民阶级④爱国知识分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在众多的省级旧官僚中支持变法的只有
  A.张之洞  B.曾国藩  C.陈宝箴  D.奕訢
6.表面支持和保护光绪帝,背地却出卖维新派的历史罪人是
  A.袁世凯  B.奕訢  C.陈宝箴  D.翁同龢
7.戊戌政变时,慷慨表示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新派人物是
  A.康有为  B.邓世昌  C.梁启超  D.谭嗣同
  二、材料分析题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材料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①上述材料出自何人之口?
  ②与他同时遇难的还有什么人?后来历史上把他们称为什么?
  ③上述材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决心和精神?
  三、问答题
9.简述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综合能力训练
  一、综合题
  1.19世纪中期,我国国内经济、政治形势有何变化?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对此作出了什么反应?第14课  戊戌变法这一试

    以上《第14课戊戌变法》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第14课戊戌变法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第14课戊戌变法》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