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初二政治试题依法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单元测试

日期:2019-05-20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依法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区别危害公共安全罪与非罪的主要标准是()。

  A.没有社会危害性

  B.有社会危害性

  C.虽有社会危害性,但情节轻微、危害不大

  D.社会危害性的大小及是否触犯刑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占据()。

  A.首要位置B.主要位置

  C.重要位置D.一般位置

  3.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由______裁决。()

  A.国家权力机关B.公安机关

  C.人民法院D.人民检察院

  4.社会公共秩序主要靠_______来维护。()

  A.法律的强制性B.公安人员

  C.人们自觉守法D.法律的权威性

  5.随意拨打“110”谎报案情的行为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属于()。

  A.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B.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

  C.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D.妨害交通管理秩序的行为

  6.《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A.只对违反交通法规的人适用

  B.对遵守法规的人没用

  C.对少数人有用,对多数人没用

  D.具有普遍适用性,人人都必须遵守

  7.一名下岗人员,以自谋职业为由,销售弹簧刀具二百余把,后被公安机关抓获。对公安机关抓他的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A.他已下岗,这种行为是自强自立的表现,公安机关应予以支持

  B.他的行为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应予以处罚

  C.他的行为还不够刑事处罚,不应予以制裁

  D.他的行为破坏了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应予以处罚

  8.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秩序,都要靠_____来确认和维护。()

  A.管理者B.领导

  C.人民群众D.法律

  9.我国法律规定对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行为要予以必要的()。

  A.管理B.批评

  C.制裁D.说服

  10.社会管理涉及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方面。()

  A.使用者维护者

  B.管理者被管理者

  C.生存发展

D.制造者消费者

  二、多项选择题

  1.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处罚有()。

  A.警告B.罚款

  C.没收财产D.拘留

  2.公共秩序主要指()。

  A.社会秩序B.安全生产

  C.公共场所秩序D.交通秩序

  3.属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有()。

  A.扰乱公共秩序

  B.妨害公共安全罪

  C.妨害社会管理秩序

  D.违反交通规则

  4.社会生活中的规矩是()。

  A.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

  B.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行为准则

  C.社会生活离不开的行为准则

  D.包括道德、纪律、规章和法律

  5.一天下午,赵某在自由市场遇到一陌生人。陌生人问赵买不买车,价钱相当便宜,还带他看了那辆刚偷来“待售”的自行车。赵某一看是辆新的变速车,卖那么便宜,便知来路不正。但他抵挡不住诱惑,还是把车买了下来。后来,当地派出所知道了这件事,便对赵某进行了处罚。赵某的行为()。

  A.妨害了社会管理秩序

  B.是正常买卖交易,不应干涉

  C.属于犯罪行为

  D.触犯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属于违法行为

  6.下列属于妨害公共安全行为的是()。

  A.非法携带存放枪支

  B.扰乱学校教学秩序使教学不能正常进行

  C.未经批准,安装、使用电网

  D.故意损毁交通标志,影响车辆通行

  7.下列属于扰乱社会公共秩序行为的是()。

  A.对领导有意见,越级上告的行为

  B.破坏草坪、花卉、树木的行为

  C.造谣惑众、煽动闹事的行为

  D.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行为

  8.社会生活涉及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它包括()。

  A.经济、政治生活

  B.精神文化生活

  C.婚姻家庭生活

D.国家之间的交往

  三、简答题

  1.什么是社会管理秩序?

  2.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有哪些危害性?我国法律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方面的作用有哪些?

3.《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什么作用?

  四、判断说明题

  1.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对社会的危害较大,产生的后果较严重。

2.“无规矩不成方圆”说明了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

  五、问答题

  材料一:李洪志及其“xxx”xxx组织,宣传歪理邪说,蒙骗群众,挑动制造事端,严重扰乱公共秩序,破坏社会稳定。从1997年底以来,李洪志及其“xxx”组织煽动大批练功者多次围攻多家报社和电视台,并到天安门广场聚众闹事。1999年4月25日,一万多名xxx练习者又围攻了中南海。李洪志的歪理邪说诱使很多人产生迷惑恐惧心理,丧失理智,引发多起致疯、致残、致死的恶性事件。特别是xxxx年1月23日下午,五名“xxx”痴迷者到天安门广场自焚,造成了极恶劣的影响。

  材料二:李洪志及其“xxx”xxx组织违背了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破坏了社会主义法制,与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完全对立的。而法律是不容蔑视的,1999年7月22日,中央决定坚决依法取缔“xxx”组织。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2)聚众闹事是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

  (3)我们青少年应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2.C3.B

4.C5.A6.D7.B8.D9.C10.B

  二、多项选择题

  1.ABD2.ACD3.ACD4.ABCD5.AD6.ACD7.CD8.ABCD

  三、简答题

  1.答:社会管理秩序,是指国家机关对社会的管理活动及秩序。

  2.答:(1)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导致正常的社会活动无法进行,损害集体和他人的利益,给国家和人民的财产造成损失,同时败坏了社会风气,到头来也使行为人自己受到惩罚,自食害人害己的苦果。

  (2)我国法律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方面的作用主要有:维护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秩序;维护公共场所的秩序;维护交通工具上的秩序;制裁扰乱公共秩序的其他行为。

  3.答:条例通过规范人们参加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行为,促使人们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为我国加强治安管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效的法律武器。

  四、判断说明题

  1.答:正确。这是因为:

  (1)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就是故意或者导致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较多公私财产造成损失的行为。

  (2)由于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指向的是不特定的多数人,侵害的对象和可能造成的损失事先无法确定,行为人对这一结果既无法预料也难以控制,因此,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对社会的危害较大,产生的后果较严重。

  2.答:正确。这是因为:

  (1)“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古训,揭示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反映了社会公共生活离不开共同的准则。

  (2)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人们活动的动机、目的往往不同,如果没有行为的规矩,各行其是,社会就会混乱不堪,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所以,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社会生活中的规矩,就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行为准则。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的准则。

  五、问答题

  答:(1)材料一说明,“xxx”xxx组织危害人民,是十足的反人类、反科学、xxx的xxx。“xxx”不除,则国无宁日。

  材料二说明,我国法律具有强制性、权威性,法律成为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和公共安全,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的有力武器。社会生活需要法律。

  (2)聚众闹事是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

  (3)第一,青少年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明辨是非,认清“xxx”的xxx本质,并同它划清界限。第二,学习法律知识,宣传法律知识,自觉守法,勇于护法,维护法律的尊严和自身的合法权益,为承担依法治国的历史任务而努力。

    以上《初二政治试题依法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单元测试》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初二政治试题依法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单元测试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初二政治试题依法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单元测试》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