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高二百日维新历史说课稿

日期:2019-05-20  类别:说课稿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高二百日维新历史说课稿

百日维新历史说课稿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康有为两次上书,进呈《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组织保国会,维新变法浪潮激荡全国,形势进一步高涨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原因,光绪帝没有采纳康、梁激进主张的原因,百日维新的进步意义探究百日维新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资料阅读

问题讨论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以国家、民族的命运为己任,要求变法,顺应历史潮流,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巨大进步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百日维新的基本内容列表归纳

问题探究维新变法运动是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产物,是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产物与要求,是先进的中国人从学习西方器物递进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深化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百日维新的背景及基本内容。

难点

对百日维新的评价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日趋严重,资产阶级维新派走到历史前台,在中国资产阶级远未成熟的时候,发动了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运动──戊戌变法。教材从两个方面介绍了这次变法的有关情况: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百日维新。建议教师在教学时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利用新闻报道、文件奏折、图片等各种历史资料,创设相应的历史情境,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而体会维新变法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及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对救国之路上下求索的艰辛历程。

本课引言描述了维新变法运动正式拉开帷幕前的中国社会状况。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水平有了质的飞跃,维新运动进入政治实践阶段。建议教师在这里引导学生分析19世纪末中国的国情,体会变法要求的迫切,并且明确酝酿了数年的维新运动,之所以化为变法而见诸实施,是结合了时势需要和人为因素而成的。

第一目“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

教材以19世纪90年代为历史坐标,描绘了19世纪末列强逐步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的一幕幕图景。以康、梁为代表的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极力宣扬变法,他们的主张引起了光绪帝的共鸣,变法形势不断高涨,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阶段。

(1)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

建议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适当补充些影像或图片、文字资料,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的时代氛围,认识救亡图存是当时最紧迫的任务。

戊戌年间,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又达到一个狂潮。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德国借口两名传教士被杀,突然出兵占领胶州湾,并无理要求租借胶州湾。愚蠢的清廷竟然邀请俄国舰队来到胶州湾,希望以此遏制德国,结果引狼入室,俄军趁机强占了大连、旅顺两港。1898年农历二月十一日,俄国向清廷要求租借两港二十五年,清廷被迫答应。接着,法国要求租借广州湾九十九年,并把魔爪伸向粤桂;英国要求继续九龙半岛的九十九年借约,更无理强行租借日本撤离后的威海卫;日本则向清廷声明:不得割让与台湾相近的福建省;俄国更贪婪地祸及满、蒙、新疆。这样,中华民族真正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

(2)维新运动转入政治实践。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迫在眉睫的民族危亡,激发了中国知识分子高涨的爱国热情。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皇帝,呼吁变法,酝酿数年的维新运动进入了政治实践的阶段。维新变法运动正式拉开帷幕。建议教师在此处可以采用角色转换法,让学生设想如果他们处于那个环境,会如何应对当时的局势。还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文资料,呈现维新人士变法图强的历史图像,让学生体会变法迫切、蓬勃的时代气氛。教师也可以挑选适合学生阅读的资料,或者由教师编制辅讲教材,交付阅读,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借此向学生传达历史知识,提升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历史。

光绪皇帝的意向,是讲述戊戌变法经过的另一要点。维新变法人士努力宣扬变法,那么朝廷方面的态度是什么呢?在介绍光绪帝之前,建议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保国会的主要发起人是康有为等人。1898年4月17日,保国会在北京粤东会馆召开第一次会议,康有为在会上演讲,历述帝国主义侵略日急,瓜分危机严重的事实。会上议定《保国会章程》30条。第一条说:“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名为保国会。”它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在北京、上海设两总会,各省府会设立分会,略具政党规模。后来,保国会又在北京嵩云草堂、贵州会馆开过两次会。康有为将《保国会叙》“榜于会所”,并说:“我四万万同气同种之胄,忍回视其奴隶牛马哉!”他主张“合群以救之”,“激耻以振之”,“厉愤气以张之”,“奔走呼救”,“以保一大国”(《保国会叙》)。梁启超也在4月21日演说保国会开会大意,说明“瓜分”危机,强调“合群智以讲求之”(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十二日《国闻报》)。保国会是御侮救亡的团体,规模比强学会大,它的成立具有爱国意义。

各地的维新报刊和学会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到1897年底,全国出现了讲求维新变法的政治性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报刊19种;到了1898年,学会、学堂、报馆合计达300所以上,由此也可见维新变法风气在全国各地蓬勃的情况。

在讲述1898年维新变法运动进一步高涨时,建议教师指导学生观看教材提供的张之洞及其《劝学篇》。

第二目“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又称戊戌维新或维新运动,运动的高潮发生在1898年,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维新”在这里是指提倡新学、推行新政、实施新法。

(1)维新变法的开始。

建议教师在这里帮助学生弄清“定国是诏”“百日维新”两个重要概念。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即《定国是诏》,表示变法决心。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朕为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极基流弊,必至门户纷争,互相水火,徒蹈宋、明积习,于时政毫无裨益。……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2)维新变法的基本内容。

教师可以先出示有关史料,询问学生它反映的是百日维新中哪一方面的内容,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转入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建议教师通过列表格的方式帮助学生归纳维新变法的基本内容及其影响。

在颁布《定国是诏》以前,光绪皇帝已经颁发过若干类似“行新政”的诏书。在这以后,这一类的诏书又陆续不断地大量发出,甚至一日数令,倾泻而下。传统的封建社会上层建筑不能照旧不变了。康有为和梁启超相继受到皇帝接见,维新主张不再被认为非法。议论新政,高谈变法,成为一时的时髦的风气。在


光绪皇帝广开言路的号召下,呈送给皇帝的条陈纷至沓来。七月二十七日(农历)光绪皇帝还下了一道上谕说:“国家振兴庶政,兼采西法,诚以为民立政,中西所同。而西人考究较勤,故可以补我所未及”。这是说要向西方学习。又说:“今将变法之意,布告天下,使百姓咸喻朕心,共知其君之可恃,上下同心,以成新政,以强中国”。这是说一定要变法行新政。又命令各省各州县官员要切实进行宣讲,务必使“四月二十三日以后所有关乎新政之谕旨”做到“家喻户晓”。

(3)未实行的措施。

从光绪帝在百日维新期间颁布的一系列变法诏书看,他虽然采纳了维新派提出的一些主张,但却根本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制定宪法等政治主张,只字不提建立君主立宪制这个要害问题,这充分说明光绪帝的变法诏令决不是在实行一种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路线。这也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行动比他们的宣言落后了。变法只局限在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广大民众,因而没有形成变革旧制度的巨大力量。建议教师结合【学习延伸】中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康有为在《公车上书》和《上清帝第四书》中都提出了召开国会的建议,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又提出了定宪法的要求,并在奏书中多次提出“君民合治”的主张。这些都是维新派的最主要的政治纲领。可是,他的这种主张,在百日维新的上谕中没有只字的反映。光绪皇帝允许资产阶级发言的限度,仅仅是“士民有上书言事者……不准稽压,倘有阻格,即以违旨惩处”。

康有为的另一个重要的政治建议是:“开制度局于宫中,选公卿诸侯大夫及草茅才士二十人,充总裁,议定参预之任,商榷新政,草定宪法,于是谋议详而章程密矣。”这是《应诏统筹全局折》和《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的中心内容。制度局下面又设法律局等十二个局来分管各事。康有为关于制度局的第一次奏折于光绪二十四年正月送上去以后,光绪皇帝交给总理衙门大臣“妥议具奏”。拖了两个多月,庆亲王奕䜣复奏,否定了康有为的建议。皇帝又命军机大臣会同总理衙门大臣重议,“毋得空言搪塞”。但是,仍遭到这些大臣们的坚决抵制。军机大臣礼亲王世锋等于六月十五日(农历)复奏,提出了些所谓“变通办法”,实际上把康有为的建议否定了。对于世锋等的复奏,光绪皇帝表示同意,“奉旨允行”。关于制度局的第二次奏折送上去以后也石沉大海,连下部议的待遇也没有得到。

(4)维新的初步成果。

建议教师先给学生呈现变法后的社会景象,让学生体会到百日维新的进步所在。和学生一起探讨百日维新在中国近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还可在学习本目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引入史学界对戊戌变法性质的研究,比较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百日维新,进而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

维新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统治

同类热门:

高二美国的建立历史说课稿范文

高二历史说课稿之美国的建立

    以上《高二百日维新历史说课稿》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说课稿»高二百日维新历史说课稿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高二百日维新历史说课稿》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