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生物细胞呼吸说课稿高一

日期:2019-05-20  类别:说课稿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生物细胞呼吸说课稿高一

细胞呼吸说课稿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是人教版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单元第三节内容。在学生们学习了初中生物学的有关绿色植物和人体的呼吸作用以及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的关系等基础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本节内容前面承接本教材ATP的内容,以及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后面是本教材的光合作用这部分内容,所以本节起到承接作用。学好这个内容为学好以后的生物必修二中基因的表达,必修三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等都是在细胞得到能量供应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的生命活动,有助于学生对这两个必修模块相关内容的理解。理解细胞呼吸原理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实践上的应用,有利于对模块3中生物圈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内容的学习。此外选修一中的专题一和专题二都与该节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是生物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2、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①通过自主学习理解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②通过比较和讨论理解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和联系。③通过综合分析,学会应用细胞呼吸的原理。⑵.能力目标。①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②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判断和利用能力。③通过评价,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和评价能力。④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发散能力和迁移能力。⑶.情感目标。①通过对知识的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主动性。②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对于自身的了解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3.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呼吸作用的方式的探究结果;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这是理解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的基础。(2)教学难点:呼吸作用的方式的探究结果;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是难点又是重点。其中无氧呼吸的概念较抽象,学生对此缺乏感性认识,较难抓住本质。4.教材处理
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有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我安排2个课时。第一课时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第二课时学习以及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无氧呼吸的两种类型以及和有氧呼吸异同点的比较,并探讨呼吸作用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二、说教法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考虑到我校高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2、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由于本节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生产实践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与呼吸作用有关的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3、直观演示法:利用演示实验,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三、说学法教学的实质在于教师“教”学生“学”,学生要达到“乐学—学会—会学”。本课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1)学生要明确教学目标,扣紧主题,准确地从教材中提取有效信息。(2)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准确认识事物的相互规律。(3)指导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认真观察、分析事物。(4)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利用探究活动的结果,多发问、引导、启发,促进学生的理解。四、说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汽车的行驶需要燃料提供能量。在汽车的发动机中,汽油的燃烧是剧烈的氧化过程,这一反应需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并释放大量能量。同样,细胞分裂、肌肉收缩、神经传导等一切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也来自于细胞内的一种类似“燃料燃烧”的过程——细胞呼吸。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过渡到细胞呼吸在生活中的应用:家庭如何蒸馒头,如何酿酒?继续提问:蒸熟的馒头为什么松软?1.下面的录像为课前给学生展示自酿葡萄酒时的情景。很多同学都急切的想知道为什么葡萄能酿酒,酒精是怎样产生的?还有什么其他物质可以酿酒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呼吸的本质。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并提出疑问:馒头比较松软是因为蒸馒头过程中CO2气体的作用,CO2气体是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无氧条件下能产生CO2吗。酒精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吗?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生物激发学习生物的热情,引导学生确定要探究的课题。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是什么?学生会尝试作出各种假设。如学生甲:CO2是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酒精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学生乙:CO2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酒精是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提示学生要通过实验才能检验假设的正确与否。面对所提出的相对复杂的探究课题,学生往往感到束手无策。教师此时提出一些细化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1.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可能是什么?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2.如何控制有氧和无氧条件?怎样保证酵母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能正常生活?3.请您推测酵母菌在两种条件下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什么?4.如何对这些产物进行检测?除了课本提出的方法,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如何比较两种条件下产物量的多少?5.试验装置设计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6.有氧呼吸的实验要不间断地持续充气50mim,如何解决?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问题导学,促进小组合作交流合作探究,反思评价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点评,并进一步点明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单一变量,对照,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实验结果记录表实验条件有氧无氧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酵母菌培养液中是否含有酒精由于学校设施的不完善,本校无法能过让学生进行实验,因此在当时联系了化学实验室的人员借了一些器材,仅仅做了演示实验。而后让学生看了实验录像。有氧呼吸过程的三个阶段是这节课的重、难点问题。采用了让学生先学后教、自主构建的教学方法。但是并不意味着就只是让学生阅读后构建就完成了,如果只是这样势必会造成学生只是在表面上知道有三个阶段,学习主动的学生可能会花一点时间去背去记忆,但是不能理解真实的过程,不能真正的掌握,很快就会忘记了。所以我的做法是由学生能直接得到的结论入手。例如,他们对有氧呼吸的产物能够有感性的认识。接下来通过让学生自学,初步构建这一过程的模型。这些学生的基础较差,所以不能完全放手让他们自学,我是给出了一些具体的问题,譬如说反应物葡萄糖在哪里被分解,我们呼出的二氧化碳是哪里产生的,我们吸入的氧气有什么作用,让学生能够通过这些问题在脑中有初步的模型。然后,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师精讲每个阶段的反应,在讲述的过程中不能让学生只处于一个静止的状态,同时要让学生边听边写出一些相关的反应式,让学生进一步构建有氧呼吸过程的模型。在学生印象还比较深刻的时候,提供以下的几个问题让学生分析:葡萄糖在那里被初步分解?线粒体能否直接利用葡萄糖?二氧化碳又是在哪里产生的?还原H在什么时候产生?什么时候发挥作用?氧气又是在哪里,什么时候参与反应?在这个过程中水的产生与生成中的H,O的来源与去路是怎样的?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小组表达,学生评价让学生能深入的对三个阶段加深理解。最后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构建。这个构建的活动应该在学生已经对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有一定了解的时候进行,要给足够的时间和自主性给学生,让他们能够把自己头脑中的有氧呼吸画出来,让每个同学完成后在小组中交流,小组全体成员共同发现错误,改正错误,这就比单是教师批改给他们的印象更深刻。这样,有氧呼吸的概念也就自然而然的提出来了。有氧呼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中,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感觉不到这个具体的过程。所以在上述的整个教学的过程中不断通过一些多媒体课件、实验结果展示等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重视他们的感受,这样做也可以让抽象知识变直观,变得具体。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只选用了一个例题(见附录)进行评析,这个例题是关于酿制甜米酒的,因为用料简单,便于操作,能够极大地引起他们探讨的兴趣,而且能够使得他们的知识学以致用,真正地为科学素养的培养服务。并且与必修一相联系,激发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有些问题可作为下一课的引子,促使学生自主学习。附录:(例题)阅读下面关于甜米酒的酿制过程,回答问题:步骤(1):将糯米煮熟;步骤(2):用开水浇烫小口容器罐的内部后,留作酿制容器;步骤(3):将煮熟的糯米和适量的酒粬(酵母菌)混匀后,放入酿制容器;步骤(4):密封容器。问题:(1)为什么要将糯米煮熟?(2)为什么要用开水浇烫容器?(3)为什么要在糯米的中间留出一个空间?(4)为什么要密封容器?(5)在酿酒的过程中总是“先来水”,“后来酒”,为什么?五.课堂小结用课堂板书的内容做课堂小结,进一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六.板书设计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2.有氧呼吸(1)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2)有氧呼吸的概念七.布置作业课后练习2.3.八.教学反思遵照上述教学设计,我实施了这节课的教学活动,并取得了成功。主要表现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都很深入,学生之间的互动评价学习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但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应该注意的地方,如果能够做好这些,课堂教学的效果会有进一步的提高。(一)指导思想明确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二)课前准备充分,对教材、学生、教法和学法的分析客观实际这一点是保证课堂教学得以顺利、高效实施的前提,正是正确分析了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储备、能力储备,才能适当地进行分析探究和自主性学习。(三)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本节课使用的教学模式是“目标教学”“问题—探究—发展”教学以及“自主性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对多种模式的取长补短,优势在于课堂活动的连续性和递进性。一开始的展示课堂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从大体上了解本节课的范围和内容。引导性问题不要求探讨些什么,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激发学生的兴趣。这节课具备分析探究实验的任务,作用就是为了让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展示自主性学习的任务和要求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主要是限定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范围、要求和任务,避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出现盲目性,是保证自主性学习取得实效的措施。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是课堂结构的主要部分,它主要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获取信息和理解归纳的能力。基础知识的回顾是教师为了检查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效果而设立的,在本节课中我借助了其他课程资源上的知识网络组织基础自测题。在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之后,通过教师的引导、提高和发展,帮助学生完成从对知识的了解深化到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转化成能力;最后设置的课堂练习就是为了反馈前一环节(教师引导、提高和发展)的效果而布置的。所以从整体上说,这种教学模式具备整体上的完整性和课堂教学活动的连续性、递进性。(四)恰当合理选取、精析经典例题,课堂、课外作业互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只选用了一个例题(见附录)进行评析,这个例题是关于酿制甜米酒的,农村的孩子大多数熟知这个过程,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极大地引起他们探讨的兴趣,而且能够使得他们的知识学以致用,真正地为科学素养的培养服务。当然也并不是说这个题目就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所以在布置课堂作业的时候,我注意了知识点的互补性。虽然说课堂教学的实施比较成功,但是也存在一些地方需要进行改进,主要体现在:1.探究实验的分析最好能在这个课时之前就完成,如果留在这个课时内完成,会使课堂时间紧迫。所以到我布置作业的时候,已经下课了。2.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最好能分段实施,避免枯燥乏味,否则容易降低学生学习的热情。

同类热门:

高一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说课稿

    以上《生物细胞呼吸说课稿高一》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说课稿»生物细胞呼吸说课稿高一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生物细胞呼吸说课稿高一》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