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2019年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解析

日期:2019-05-20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23、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34、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45、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5

xxxx年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解析

[编辑推荐]复习的重点一是要掌握所有的知识点,二就是要大量的做题,中国学科吧(jsfw8.com)的编辑就为各位考生带来了xxxx年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解析

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xxxx年4月5日,农历三月初三,在黄帝故里新政举行拜祖大典。这种祭祀先人的情结源于古代的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井田制

2、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C.权利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

3、“九鼎即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利的象征

4、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是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5、史书记载,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根据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制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6、《三字经》写到:“周武王,始伐纣,八百载,最长久。”其中“最长久”的主要原因是周朝实行了

A.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禅让制

7、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这句话指的是

A.推行分封制B.建立郡县制C.废除郡县制D.废除行省制

8、嬴政统一全国后,改革制度,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者“诏”,并在重要物品上铭刻诏令。右图为刻有诏文的“权”,显示了

A.嬴政功盖三皇五帝B.皇权不可僭越

C.效法商周制度的核心D.秦重视商业发展

9、秦朝设立的中央官职中,“掌承天子,助力万机”的是

A.太尉B.丞相C.御史大夫D.廷尉

10、秦朝统一中国后便征用大量的劳动力建造了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以及阿房宫。秦朝能够完成这一工程是基于

A.小农经济的兴盛B.秦始皇的正确决策C.工匠水平的高超D.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23、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34、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45、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5

11、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

C.君权在实际上遭到了弱化D.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

12、西安临潼秦陵兵马俑的历史图片在班上展览,引起了学生热烈讨论。下列看法不正确的是

A.再现了秦朝的强盛国力B.暴露了秦始皇的奢侈残暴

C.体现了秦民的勤劳智慧D.反映了秦朝人民的保守落后

13、《水浒传》第七十七回写道,枢密院童贯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梁山伯镇压宋江起义军,中了十面埋伏,只身逃回汴京。宋代枢密院的职能是掌管

A.军政B.民政C.行政D.财政

14、关于中国古代监察谏议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监察制度是对封建官僚的监督制度,谏议制度是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

B.隋唐时期的门下省主要职能是监察和谏议

C.这种制度在防止腐败、低效,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D.从根本上约束了皇帝的权力,防止了决策的失误

15、政论家认为,丞相制度最好的时代是唐代。这主要是因为

A.任命一人当宰相,避免纷争B.三省分权,相互牵制

C.宰相与枢密院分掌政军大权D.三司掌管财政

16、我国古代人才选拔的标准从注重门第出身向注重真才实学的转变是古代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实现这一转变的标志是

A.察举制度的实行B.九品中正制的创立

C.科举制度的创立D.八股取士制度的创立

17、关于元朝创立的行省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当时地方最高行政区,行政权力受中央的节制

②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

③为保证官员尽职尽力,中央采取省官互迁的形式加以控制

④行省最高长官有权决定或更改赋税征收制度

A.①②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18、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君不能躬揽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姿。”为此,他对中央机构做出的重大调整是

A.设立内阁B.废除丞相制度C.实行行省制度D.设立枢密院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23、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34、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45、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5

19、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多达1660件。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有效处理政务,后来明成祖朱棣采取的措施是

A.设立中朝B.设立丞相C.设立内阁D.设立军机处

20、在一次公开课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某学生答题要点如下,你认为不准确的是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B.春秋时期,分封制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C.唐朝统治者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来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

D.内阁的设置实质上恢复了丞相的职权,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重要内容

21、下列中央官制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①三公九卿制②三省六部制③中外朝制④内阁制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③②④D.③②①④

22、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标志是ks5u

A.秦朝皇帝制B.元朝行省制

C.明朝内阁制D.清朝军机处

23、清朝政府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归流”是指

A.把当地少数民族首领进行管治B.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纳入秦朝版图

C.少数民族事务归属理藩院掌管D.由中央政府派遣官员直接管治

24、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阿美土德”号对上海进行侦察和测绘,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了一个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开放上海。该条约是

A.《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南京条约》

25、有人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是失败的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是在下列哪场战争中

A.第一次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C.中日甲午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

26、一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A.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B.设厂开矿、修建铁路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列强共同宰割中国

27、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得到了列强不同程度的赞同是因为

A.美国当时已称霸世界

B.它利用了列强在侵华问题上的矛盾

C.帝国主义已建立了瓜分中国的同盟

D.它承认了列强在华的既得利益,又有利于他们在华进一步扩张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23、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34、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45、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5

28、下列关于《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哪一项规定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29、“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妇女齐心亦健儿,犁锄在手皆兵器。”这首诗体现了什么精神

①不畏强暴的精神②团结一心的精神③敢于造反的精神④抵御外侮的精神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30、“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这首诗是赞颂

A.左宗棠收复新疆B.曾纪泽收回伊犁C.刘永福抗法D.林则徐广州硝烟

31、有人曾赞扬右图中的人物:“次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据此判断该人物是

A.左宝贵B.邓世昌C.聂士成D.丁汝昌

32、假如你生活在1895年的台湾,为抗击日军,你可能参加

A.左宝贵的部队B.义和团C.丁汝昌的部队D.刘永福、徐骧的军队

33、某同学在查阅资料时看到一则有关新疆行省的记录。这份记录最早应该出现在

A.1880年B.1882年C.1883年D.1884年

34、“瓜分豆剖燃眉急。扶清灭洋树大旗。莫道中华尽懦弱,农民阶级志不移。”该诗放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三元里抗英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D.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35、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摆脱国内危机B.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

C.西方列强的支持D.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ks5u

36、下列关于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时间发生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①九一八事变②七七事变③一二八事变④华北事变⑤八一三事变

A.①②③④⑤B.③②④⑤①C.①③④②⑤D.③①④②⑤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23、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34、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45、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5

37、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的由中国共产党提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公告合作宣言》:“在民族生命危急万状的现在,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这表明

A.国民党放弃了反共战场B.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的开始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D.抗日战争双方进入相持阶段

38、某同学在参加某纪念馆时,看到右面一幅图片。你认为该图片所描绘的场景应出现于

A.七七事变后B.八一三事变后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后D.台儿庄战役后

39、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八路军一一五师是在参加那次会战中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的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D.枣宜会战

40、1945年的某一天,延安人民奔走相告、纵情欢呼,无数火炬映红了宝塔山,照亮了延河两岸。出现这一情景是因为

A.红军长征胜利结束B.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C.国民党政权被推翻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二、材料解析题:共2题,第41题20分,第42题20分,共40分。

41.阅读以下两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哀帝说:“丞相者……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但明太祖朱元璋却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

材料二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出有关加强中央集权的焦点问题。(8分)

(2)西周、秦、元三朝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6分)

(3)秦朝、西汉、宋代的丞相权力先后有何变化?(6分)

4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让中国警醒。

——《读者》

材料二

材料三1937年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

(1)日本在近代最早让中国警醒是在什么时候?

(2)材料三的“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是在什么事变爆发之后?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台湾”在什么时间离开中国?依据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为了这一场景的出现,中国人民做出了哪些努力?

以上就是中国学科吧(jsfw8.com)高中频道为您整理的xxxx年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解析欢迎大家进入高考频道了解xxxx年最新的信息,帮助同学们学业有成!

同类热门:

xxxx年高中历史高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

    以上《2019年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解析》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2019年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解析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2019年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解析》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