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2019辽宁三校高一历史下期末考试卷练习

日期:2019-05-20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23、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34、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45、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56、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67、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78、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8

xxxx辽宁三校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练习

[编辑推荐]中国学科吧(jsfw8.com)的编辑就为各位学生带来了xxxx辽宁三校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就说明“至迟到春秋末期,我国已经开始用牛耕地”而言,下列论据中说服力最小的是

A.春秋时期的典籍中出现的“牛”与“耕”结合在一起的人的名字

B.考古发现的春秋时期反映牛耕的文物

C.战国初期的典籍中关于春秋时期“宗庙之牲(祭祀用的牛)为畎亩之勤”的记载

D.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关于叔均(传说中的人物)是“始作牛耕”的人物

2.“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B.耜耕C.石器锄耕D.铁器牛耕

3.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根本上是因为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B.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C.统治者“不抑兼并”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4.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是土地之神,“稷”是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B.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C.以农业为立国之本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5.“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这句话反映的现象是

A.棉布柔软结实,取代了丝织品的地位B.棉布适用范围广

C.棉布保暖性好,可以御寒D.棉布功劳大于丝织品

6.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席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城市商业功能增强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D.生活习俗改变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23、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34、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45、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56、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67、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78、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8

7.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760:40

天禧末年(1021年)2641.23874.040:60

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28:72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向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④重农抑商政策已经不再实施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8.明朝丝织业中出现的“机房”被认为是中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

A.使用机器生产且有一定规模B.分工精细,生产有序

C.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交换生活用品D.“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

9.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A.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B.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C.“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

D.金属货币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10.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他航行的目的是“为了像所有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其中“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是指

A.让西欧以外地区的人们皈依基督教B.给西欧以外地区的人们带去国王恩典

C.给西欧以外地区的人们带去西欧人的财富D.给渴望发财的人带去黄金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23、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34、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45、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56、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67、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78、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8

11.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主要是因为

A.美洲的发现     B.商品贸易范围空前扩大

C.各地文明开始汇合交融   D.殖民扩张的开始

12.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在当时,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扩张B.东西方的借鉴学习C.正常的文化交流D.宗教思想传播

13.18世纪70年代英国城乡比例是1:2,19世纪初上升为2:3,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流入城市B.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人口布局

C.大批人口前往殖民地D.大量外来移民涌入英国

14.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15.(甲午战争后)“今天,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引自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B.孟买棉纱的质地优良

C.手摇纺车的效率低下D.民族工业的举步维艰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23、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34、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45、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56、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67、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78、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8

16.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反映了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

C.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7.史料记载:1937年8月至1938年3月,上海工厂被毁xxxx多家;在1937年可以购买两头牛的法币(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到1947年只能买一只煤球,民族工业遭到巨大打击。对上述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

A.帝国主义侵略是民族工业的主要障碍B.封建势力是民族工业的主要障碍

C.恶性通货膨胀是民族工业的主要障碍D.三座大山是民族工业的主要障碍

18.近代中国的广大内陆地区仍然使用竹排或牛羊皮筏子等原始工具运输载客,而不用轮船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影响程度不同B.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C.地理环境不同D.人们思想意识不同

19.“西欧出现了与欧亚乃至全球传统农业文明有着本质差别的一种新的充满活力,扩张性的文明……。欧洲用了四个世纪(1500—1900年)建立起其在世界范围的统治,而过了50年这种统治就土崩瓦解。”对材料中文明的“扩张性”的正确理解是

A.欧洲国家最终确立世界霸权B.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C.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世界历史D.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

20.列宁认为“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以下符合上述理论的措施有

A.实行余粮收集制B.允许私人创办和租赁工厂

C.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D.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23、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34、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45、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56、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67、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78、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8

21.列宁在评价某一政策时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列宁评价这一政策

A.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

B.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的

C.在特定环境下为苏维埃政权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D.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

22.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这段话表明

A.新政一直遭到资产阶级强烈反对B.美国20世纪3年代的大危机具有偶然性

C.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D.新政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

23.1957年纽约交易所董事长凯斯•芬斯登在《纽约先驱论坛报》上说:“自然,以前有过一个时期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拥有一个不太富足和比较简单的国家的生产资源。然而,自那时以后我们就逐步倾向于实行一种真正的‘人民资本主义’……”“人民资本主义”的含义是

A.资本家丧失了企业的全部所有权B.国有经济的比重日益上升

C.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D.股票分散化,企业职工也拥有股票

24.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的主要含义是

A.未改变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B.一味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C.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D.未改变苏联原来的社会制度

25.明清时期引进、推广高产作物玉米和甘薯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不包括

A.养活了众多人口B.经济作物专业生产区域扩大

C.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D.提高了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23、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34、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45、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56、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67、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78、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8

26.鲁迅先生说:“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松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摩肩挨背的存在着。”材料不能反映出中国近代

A学习西方的渐进性B物质文化的多元C社会生活的包容D社会生活的多样性

27.鸦片战争后,中国服饰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A.穿西装-民间服饰变革-官定服饰变革B.民间服饰变革-穿西装-官定服饰变革

C.穿西装-官定服饰变革-民间服饰变革D.官定服饰变革-穿西装-民间服饰变革

28.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认为

A.苏联模式比新经济政策退步了

B.中国比苏联先搞清楚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C.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对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次有益探索

D.中国必须长期实行新经济政策这种模式

29.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上街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作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

A.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B.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C.没有看到消费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的品种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

30.通过学习苏联的历史,我们得到的信息不可能是

A.社会主义革命是目前最先进的最具生命力的社会革命

B.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满足人民的需要

C.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了苏联的解体,证明社会主义运动已经失败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同处一个世界,应当和平共处,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23、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34、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45、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56、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67、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78、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8

卷Ⅱ

二、材料分析题(共两小题,31题24分,32题16分,共40分)

31.

材料一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商业、手工业发达的地方,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II

材料二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材料三

(1)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6分)

(2)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营商致宫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据材料二简单阐明他的论据。(2分)以外,明清时期阻碍工商业发展的因素还有哪些?(8分)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近代经济结构有何特点?(6分)其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2.材料一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同任何其他的人或其他阶层的人竞争。这样君主们就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指导私人产业使之及适合于社会利益的义务。要履行这种义务,君主们极易陷于错误,要行之得当,恐不是人间智慧或知识所能做到的。

——亚当•斯密《国富论》下卷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23、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34、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45、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56、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67、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78、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8

材料二1938年一位美国经济学家评论罗斯福的新政时说:“今天,国家正对没有特权的人进行保护,增加国民收入,并把此项收入更公平地分给各类生产者,为了达到这些目的,美国政府不仅承担起保证社会安全的全部工作,而且还要成为工业商业的参加者和创立者。”这个国家昨天还是个不干涉主义,或处于守势的国家,现在,它却从事建设和开办工厂,买卖货物和劳务,储存货币,开办航运经营铁路。

——洛克《今日美国的问题》

材料三当代学者在评论二战后西方世界的国家和经济关系时说:西欧国家社会生活中经济领域和社会政治领域存在的矛盾一直十分尖锐,并且有爆炸性,这也就预先决定了政府干预本国经济的深度和广度。在西欧也和其他帝国主义中心一样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必须进行国家于预……

资产阶级国家首先捍卫垄断资本的利益,与此同时它在解决资产阶级共同的阶级任务的方法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本国范围内,国家对社会生产进行调节的方式是个别垄断组织所办不到的。国家影响垄断竞争的实践,并对经济领城和部门之间的劳动和资本的分配比例有意识地施加影响……

——舍纳耶夫《今日西欧》

(1)据材料一,分析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在帝国主义阶段前在经济生活中处于什么地位?(4分)

(2)罗斯福新政期间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开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试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

(3)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哪些新变化?(4分)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中国学科吧(jsfw8.com)的编辑为大家带来的xxxx辽宁三校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练习,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以上《2019辽宁三校高一历史下期末考试卷练习》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2019辽宁三校高一历史下期末考试卷练习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2019辽宁三校高一历史下期末考试卷练习》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