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酸碱盐复习建议

日期:2020-08-29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酸碱盐复习建议 本文关键词:酸碱,复习,建议

酸碱盐复习建议 本文简介:酸碱盐复习建议一、必须熟练掌握的知识1、元素符号、化合价、书写化学式2、金属活动顺序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巧记:如何应用用法一:判断金属单质+酸→新金属+氢气是否反应原则:排在顺序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注意:硝酸和浓硫酸与金属反应时没有氢气放出利用

酸碱盐复习建议 本文内容:

酸碱盐复习建议

一、

必须熟练掌握的知识

1、元素符号、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2、金属活动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巧记:

如何应用

用法一:判断

金属单质+酸

新金属+氢气

是否反应

原则:排在顺序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

注意:硝酸和浓硫酸与金属反应时没有氢气放出

利用以上原则判断下列反应是否发生,能反应的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说明理由,例

Al+H2SO4(稀)

2Al+3H2SO4===Al2(SO4)3+3H2

Cu+HCl

不能反应,因为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铜排在氢的后面

Zn+HCl

Ag+H2SO4(稀)

Fe+HCl

用法二:判断

金属单质

+

新金属+新盐

是否反应

(前)

(可溶)

(后)

原则:排在顺序表前面的金属能与排在其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与氢前、氢后无关)

举例:Zn+CuCl2

Zn+CuCl2

===ZnCl2+Cu

Al+MgCl2

不能反应,因为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Al排在

Mg的后面

Fe+AgCl

不能反应,AgCl

不溶于水

Cu+AgNO3

Fe+CuSO4

Mg+ZnSO4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酸碱盐)

3、溶解性表

巧记

全溶

K+、Na+、NH4+、NO3-

记可溶

OH-:

K+、Na+、NH4+、Ba2+、

Ca2+

(微溶)

CO32-

K+、Na+、NH4+、

Mg2+

(微溶)

记不溶

Cl-:Ag+

SO42-:Ba2+、

(Ca2+、Ag+)

(微溶)

利用溶解性表判断复分解反应(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

如何应用

酸+碱

盐+水(中和反应)

酸+盐

新酸+新盐

初中阶段,有酸参加的复分解反应,反应物中碱、盐可溶可不溶

注意:AgCl、BaSO4不能溶解在酸中,即这两种盐不与酸反应

例:HCl+KOH===KCl+H2O

H2SO4+Cu(OH)2====CuSO4+2H2O

2HCl+CaCO3===CaCl2+H2O+CO2↑

H2SO4+Na2CO3===Na2SO4+H2O+CO2↑

H2SO4+AgCl------不反应

+

新碱

+

新盐

+

新盐

+

新盐

要求:反应物都要可溶,生成物有沉淀。因此要熟记溶解性表

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能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解释原因

例:Fe(OH)3+NaCl

不反应

分析:该反应是碱与盐的反应,反应物要求全溶,Fe(OH)3是不溶性碱

NaOH+ZnCO3

Ba(OH)2+Cu(NO3)2

BaSO4+NaCl

Na2CO3+K2SO4

K2SO4+Cu(OH)2

做此类题,首先判断反应物属于哪种类别,然后看反应物是否符合反应条件,若反应物符合,再看生成物是否有沉淀、水、气体产生。

中和反应---酸和碱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二、1、酸的性质

(1)

与指示剂作用

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红色

无色酚酞溶液:无色→不变色

(2)

与金属单质反应

+

金属单质

+

氢气

要求:排在顺序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

举例:Mg+H2SO4(稀)

Zn+HCl

Cu+H2SO4(稀)

Fe+H2SO4(稀)

Al+HCl

(3)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

金属氧化物

+

举例:HCl+Fe2O3

(除铁锈的原理)

H2SO4+Fe2O3

(除铁锈的原理)

HCl+CuO

H2SO4+CuO

HNO3+ZnO

(4)

与碱反应(中和反应)

+

+

HCl

+NaOH

H2SO4+KOH

H2SO4+Ca(OH)2

HCl+Cu(OH)2

(5)

与盐反应

+

新酸

+

新盐

HCl

+CaCO3

HCl+Na2CO3

HCl+NaHCO3

H2SO4+Na2CO3

2、碱的性质

(1)

指示剂作用

紫色石蕊溶液:紫色→蓝色

无色酚酞溶液:无色→红色

(2)

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

非金属单质

+

NaOH+CO2

Ca(OH)2+CO2

NaOH+SO3

NaOH+SO2

(吸收硫酸厂的尾气)

(3)

与酸反应(中和反应)

+

+

(4)

与盐反应

+

新碱

+

新盐

CuSO4+Ba(OH)2

Mg(OH)2+AgNO3

ZnCl2+Fe(OH)3

Ba(OH)2+Cu(NO3)2

NaNO3+KOH

Mg(OH)2+KCl

3、盐的性质

(1)

与金属单质反应

金属单质

+

新金属

+

新盐

Al+CuSO4

Zn+FeCl2

Fe+ZnSO4

Cu+AgNO3

Ag+MgSO4

Zn+AgCl

(2)

与酸反应

+

新盐

+

新酸

(3)

与碱反应

+

新盐

+

新碱

(4)

与盐反应

+

新盐

+

新盐

举例:CuSO4+Ba(NO3)2

MgCl2+AgNO3

CaCO3+CuCl2

AgNO3+NaCl

KNO3+Na2SO4

4、氧化物

分类: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一些非金属氧化物的性质

(1)

能直接与水反应,生成

举例:SO2+H2O====H2SO3

请再举两例

(2)

能与碱反应,生成

举例:SO3+2NaOH====Na2SO4+H2O

请再举两例

一些金属氧化物的性质

(1)

直接与水反应,生成

CaO+H2O====Ca(OH)2

请再举两例

(2)

能与酸反应,CuO+2HCl====CuCl2+H2O

请再举两例

三、结合生活、生产的运用

1、(1)铁制品除铁锈不能长时间浸泡的原因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属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但若长时间浸泡,由于铁排在H前,铁锈溶解后使裸露的单质铁能与酸继续反应

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Fe2O3+H2SO4====Fe2(SO4)3+H2O

(2)除去杂质

碳粉(少量铁粉)

铜粉(少量铁粉)

2、Fe+CuSO4====FeSO4+Cu

(1)湿法炼铜“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反应原理

(2)配置波尔多液(含有CuSO4)不能使用铁制品盛装的原因

3、治疗胃酸(主要成分HCl)过多的人服用含Al(OH)3或Mg(OH)2的药物

4、CaCO3+2HCl===CaCl2

+H2O+CO2↑

除水垢

酸液滴在大大理石的地板上冒气泡

酸液滴在贝壳上冒气泡

鸡蛋变软的原因

用于除去实验室长期放置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瓶口或内壁的白膜

5、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的存在

解释用石灰浆刷墙后,墙壁开始会很潮湿

解释实验室长期放置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瓶口或内壁有一层白膜

6、可溶性钡盐对人体有害,例如误服碳酸钡后中毒,可用泻盐硫酸镁进行解毒的原理

中毒:BaCO3+2HCl====BaCl2+H2O+CO2↑

(胃液中)

解毒:BaCl2+MgSO4====BaSO4

↓+MgCl2

四、必须记忆的颜色

黄色溶液:含Fe3+的溶液如Fe2(SO4)3、FeCl3、Fe(NO3)3

蓝色溶液:含Cu2+的溶液如CuSO4、CuCl2、Cu(NO3)2

浅绿色溶液:含Fe2+的溶液如FeSO4、FeCl2、Fe(NO3)2

红褐色沉淀:Fe(OH)3

蓝色沉淀:Cu(OH)2

白色沉淀:AgCl、BaSO4(不溶于稀硝酸)

白色沉淀:CaCO3

、BaCO3

(可溶于稀硝酸)

黑色固体粉末:CuO、C粉、Fe3O4、Fe粉、MnO2

红色固体粉末:Cu粉、Fe2O3

、红磷

五、一些常见酸碱盐的特殊性质:

1、浓盐酸:挥发性,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瓶盖,瓶口上方有白雾生成

2、浓硫酸:腐蚀性

吸水性:可做干燥剂。从混合物中除去水份

(物理变化)

脱水性:使由碳、氢、氧组成的化合物中氢、氧元素以水的组成脱去,生成了新的物质,所以是化学变化。

稀释浓硫酸的操作:

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pH7

碱性溶液

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碱性越强,pH试纸的用法: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滴管(或玻璃棒)将被测液滴(蘸)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注意:在测定前,无须将pH试纸用水先湿润,否则使测定的pH不准确。

4、生石灰(CaO)

5、氢氧化钙(Ca(OH)2)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

用途:中和土壤、硫酸厂的污水的酸性等

6、氯化钠(NaCl)、碳酸钠(Na2CO3碱性)、碳酸氢钠(NaHCO3)、碳酸钙(CaCO3)的用途。

与初中生谈酸碱盐的复习

天津市静海县唐官屯镇大郝庄中学

李培双

在各省市中考试卷的命题中,无不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的考察作为重中之重。其题型之多变化之大,对于同学们来讲确有千头万绪、力不从心之感。基于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一下有关酸碱盐的复习,以期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助益。

一、熟练记忆规律是应用的前提

酸碱盐部分虽然题型众多,如:鉴别、推断、除杂……,但是这些应用离不开最基础的知识点:即:对酸碱盐化学性质的熟练记忆。

通过学习可知:酸的通性有五点、碱和盐的通性各有四点。对于这些化学性质必须加以强化记忆和灵活记忆。可采用图表记忆法以及变式记忆法等。

如: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浓缩为下图记忆较好(图表记忆法)

在此基础上,再做变式练习,增加对化学性质的多角度记忆(变式记忆法)。如:

(1)生成盐和水的规律,一定是中和反应吗?

(2)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中,生成盐的规律有几条等。

通过如上练习,即可起到加强知识的同化和异化的作用。

二、掌握“规矩”,可成“方圆”

记忆住以上规律就可以熟练应用了吗?当然不能。在大量练习中同学们发现以上规律中有很多是有

“规矩”

有条件的。因此在记住规律的前提下,还要记住规律应用的条件,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的应用。比如:可根据不同反应类型来灵活记忆有关反应的条件。归纳如下:

例如:写出下列物质中两两之间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铁、氧化铁、烧碱溶液、稀硫酸、硫酸铜溶液、氯化钡溶液、二氧化碳

思路点拨:

此类题目是考察酸、碱、盐、氧化物之间反应规律和反应发生条件的较好范例。解题时,为防止产生丢落现象,可采用以铁为起点逐次向后延伸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再以氧化铁为新起点逐次顺推……的方法。经判断共发生8个反应。由以上可以看出:在判断的过程中,自然强化了有关反应规律以及反应发生条件的记忆。这样的习题同学们可多找一些,做成卡片常备左右,随时加以练习,功到自然成。

三、抓重点题型,学会以点带面

在复习中经常见到不少同学埋头于题海之中,耗时长收效甚微。酸碱盐部分的题型虽形式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综合之下,可以说鉴别、除杂、推断这三类题型是很具代表性的,它们的正确理解和掌握,对于提高其他相关题型的应变能力,必将起到很好的辐射作用。下面结合相关例题简要归纳一下各自特点。

例一:分别选用一种试剂鉴别以下各组溶液:

A

NaOH、NaCl溶液、稀HCl

B

Na2CO3、AgNO3溶液、KNO3溶液

C

K2CO3、BaCl2溶液、NaCl溶液

D

NaOH、Ca(OH)2溶液、稀HCl

E

NH4NO3、(NH4)2SO4、Na2CO3、NaCl溶液

思路点拨:

鉴别题的原则是:抓住不同物质的主要特征,用最简单的方法,最少的试剂,以最明显的现象,达到鉴别的目的。所谓最简单的方法是指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就不要用化学方法鉴别;能一次鉴别的就不用多次鉴别。所谓最少试剂,就是能用一种试剂鉴别开来的就不要用多种试剂。所谓最明显的现象,就是通过实验使各鉴别物质有明显不同的现象。如:产生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解析:A、通过物质分类,显然依次符合碱性、中性、酸性,当然加石蕊试液鉴别。

B、

通过观察发现:Na2CO3遇酸(H+)产生气体,而AgNO3遇CL-产生沉淀,而KNO3遇盐酸无现象,故加盐酸来鉴别。

C、由上可知:K2CO3遇酸(H+)产生气体,BaCl2溶液遇SO42-有沉淀,而NaCl溶液遇稀硫酸无现象,故加稀硫酸来鉴别。

D、Ca(OH)2溶液遇CO32-有沉淀,稀HCl

遇CO32-有气体,而NaOH

遇CO32-无明显现象,故加Na2CO3或K2CO3鉴别。

E、观察可知:NH4+遇OH-产生氨气,而Ba2+遇CO32-、SO42-均有沉淀产生,取样后分别滴加Ba(OH)2溶液,只有气体产生的是NH4NO3,同时有气体和沉淀产生的是(NH4)2SO4,只有沉淀产生的是Na2CO3,无现象的是NaCl。

在实际应用中,同学们还可以将鉴别题按一次性鉴别、多次性鉴别、不加其他试剂鉴别、两两混合鉴别等进行分类,根据各自独有的特点,总结解题技巧,从而达到全面掌握不同鉴别类型的目的。

例二:选用合适的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

(1)除去生石灰中的碳酸钙

(2)除去氯化钾晶体中的碳酸钾

(3)除去碳酸钙固体中的碳酸钠

(4)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5)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铜

(6)除去Cu粉中的Fe粉

思路点拨:

除杂的原则是:不增(不增加新杂质)、不减(不减少原物质的量)、不变(不改变原物质状态)、易分(除杂后易于分离)、先物后化(物理方法优先,其次化学方法)。应用中有转化法、沉淀法、吸收法、过滤法、溶解法等多种除杂方法。

解析:(1)通过高温加热或灼烧的方法,既能除去碳酸钙,又能得到更多生石灰。

(2)可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再蒸发。

(3)可采用先加适量水溶解,再过滤的方法。

(4)可采用通过炽热的碳层或通过烧碱溶液的方法。但显然通过烧碱溶液的方法具有吸收杂质彻底、操作简单快捷等优点。

(5)由于含有Cu2+、SO42-两种杂质离子,故可采用同时沉淀法。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后,过滤即可得氯化钠溶液。

(6)由于Fe、Cu分别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的前后,所以可采用加入足量稀盐酸或稀硫酸溶解并过滤的方法来实现。也可采用加足量硫酸铜溶液并过滤的方法。

例三、有一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K2CO3、K2SO4、CuSO4、CaCl2、KNO3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将混合物溶于水,得无色溶液,当滴入硝酸钡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则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

推断题所用到的知识储备有如下几点:(1)物质的特殊色态、溶解性(包括物质在水或酸中的溶解性)。如:铜离子溶液为蓝色,铁离子溶液为黄色等,常见白色沉淀有碳酸钙、碳酸钡、碳酸银、氯化银、硫酸钡、氢氧化镁等。蓝色沉淀有氢氧化铜,红褐色沉淀有氢氧化铁。初中不溶于酸的沉淀有氯化银、硫酸钡。(2)会判断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3)三种离子(硫酸根、碳酸根、氯离子)鉴定的正逆推理。(4)对于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如:“全部溶”、“部分溶”、“全不溶”等词的理解。一道好的推断题正是对于以上知识点掌握程度的综合性考察。

解析:推断题的解答依据是物质的特征反应和典型的实验现象。此题由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可知:CuSO4(蓝色溶液)一定不存在;同时K2CO3、CaCl2由于相遇会产生沉淀,所以K2CO3、CaCl2或存其一或均不存在。由“滴加硝酸钡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可知:沉淀有可能来自硝酸钡与K2CO3或K2SO4反应生成的碳酸钡、硫酸钡沉淀中的一者或两者。由“加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可知:碳酸钡、硫酸钡均存在,进而推出K2CO3、K2SO4均存在。因为K2CO3存在,所以CaCl2一定不存在。而KNO3由于存在与否,均不会对以上鉴别推断造成影响,所以KNO3可能存在,也可以说可能不存在。

此题,在练习过程中,完全可以略加改动。如:若“沉淀全部溶解”推断结果怎样?若“沉淀全不溶”推断结果又会怎样?……。同学们一旦掌握了这种一题多变、一题多做的学习方法,对于提高复习效果必然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

11

篇2:实验报告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报告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本文关键词:标定,酸碱,溶液,配制,实验

实验报告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本文简介:大学化学实验实验一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实验目的1.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2.掌握滴定法定量测定溶液浓度的原理,熟悉滴定管、移液管的准备、使用及滴定操作。3.熟悉甲基橙和酚酞指示剂的使用和终点的确定。实验原理酸碱滴定法是化学定量分析中最基本的分析方法。一般能与酸或碱直接(或间接)发生酸碱反应的物

实验报告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本文内容:

大学化学实验

实验一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目的

1.

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2.

掌握滴定法定量测定溶液浓度的原理,熟悉滴定管、移液管的准备、使用及滴定操作。

3.

熟悉甲基橙和酚酞指示剂的使用和终点的确定。

实验原理

酸碱滴定法是化学定量分析中最基本的分析方法。一般能与酸或碱直接(或间接)发生酸碱反应的物质大多可用酸碱滴定法测定他们的浓度。

按酸碱反应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系数之比,酸与碱完全中和时的pH值称为化学计量点,达到化学计量点时,应满足如下基本关系:

式中,、、分别为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体积、化学计量系数;、、分别为碱的“物质的量”浓度、体积、化学计量系数。其中,酸、碱的化学计量系数由酸碱反应方程式决定。

由于酸、碱的强弱程度不同,因此酸碱滴定的化学计量点不一定在pH=7处。通常,酸碱溶液为无色,酸碱中和是否完全,需用指示剂的变色来判断。指示剂往往是一些有机的弱酸或弱碱,它们在不同pH值条件下颜色不同。用作指示剂时,其变色点(在化学计量点附近)的pH值称为滴定终点。选用指示剂要注意:①变色点与化学计量点尽量一致;②颜色变化明显;③指示剂用量适当。

酸碱滴定中常用HCl和NaOH溶液作为标准溶液,但由于浓HCl容易挥发,NaOH固体容易吸收空气中的H2O和CO2,直接配成的溶液其浓度不能达到标准溶液的精度,只能用标定法加以标定。基准物质H2C2O4的分子式确定,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脱水或吸水,可以准确称量,所以,本实验采用(H2C2O4·2H2O,摩尔质量为126.07g·mol-1)

为基准物质,配成H2C2O4标准溶液。以酚酞为指示剂,用H2C2O4标准溶液标定NaOH溶液;再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标定后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HCl溶液,从而得到HCl标准溶液。

仪器与试剂

电子天平,酸式滴定管(50

mL),碱式滴定管(50

mL),容量瓶(250

mL),移液管(25

mL),吸耳球,锥形瓶(250

mL),试剂瓶,量筒,洗瓶,滴定台,蝴蝶夹,烧杯,玻棒,滴瓶,滴管。

H2C2O4标准溶液(约0.05

mol·L-1,学生通过直接法[1]自行配制),HCl溶液(0.1

mol·L-1),NaOH溶液(0.1

mol·L-1),酚酞(1%),甲基橙(0.1%)。

实验内容

1.

准备

用自来水冲洗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再用去离子水洗涤2~3次,备用。用去污粉洗涤锥形瓶、量筒、烧杯,依次用自来水,去离子水洗净。

2.

0.1

mol·L-1

HCl溶液和0.1

mol·L-1

NaOH溶液的配制(实验室备好)

HCl溶液的配制:用洁净的量筒量取浓盐酸4~4.5

mL,倒入洁净的试剂瓶中,用水稀释至500

mL,盖上玻璃塞,摇匀,贴上标签备用。

NaOH溶液的配制:通过计算求出配制1

L

NaOH溶液所需固体NaOH数量,在电子天平上用小烧杯称氢氧化钠,加水溶解,然后将溶液倾入洁净的试剂瓶中,用水稀释至1

L,以橡皮塞塞紧,摇匀,贴上标签备用。

3.

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标定

先以少量H2C2O4标准溶液润洗25

mL移液管2~3次,用该移液管吸取25.00

mL

H2C2O4标准溶液于250

mL锥形瓶中,加入2~3滴酚酞指示剂[2]。碱式滴定管用少量待标定的NaOH溶液润洗2~3次后,装满NaOH溶液,赶走碱式滴定管的乳胶管内的气泡,使NaOH液面处于零刻度或略低于零刻度的位置,记下准确读数。开始滴定,滴液的起始速度以3-4滴

/

s,边滴边摇,至溶液呈浅红色,但经振摇后消失,滴液速度必须放慢,应一滴一滴地加入NaOH溶液。当溶液呈浅红色,并在振摇30

s后不消失时,即为滴定终点。记下读数。

再平行标定2次。实验数据记录于实验表1-1中。

计算3次滴定所消耗的NaOH体积的平均值,并计算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3]。

表1-1

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标定

H2C2O4标准溶液的浓度

/

mol·L-1

平行滴定次数

1

2

3

H2C2O4标准溶液的体积

/

mL

25.00

25.00

25.00

NaOH溶液的初读数

/

mL

NaOH溶液的终读数

/

mL

NaOH溶液的用量

/

mL

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

/

mol·L-1

测定值

平均值

4.

HCl标准溶液的浓度标定

用碱式滴定管准确放取20.00

mL

NaOH标准溶液于250

mL锥形瓶内,加2~3滴甲基橙指示剂溶液[4]。以少量HCl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2~3次,酸式滴定管内装满HCl溶液,并赶走气泡,使HCl液面处于零刻度或略低于零刻度的位置,记下准确读数。开始滴定,滴液的起始速度以3~4滴

/

s,边滴边摇,至溶液呈橙色,但经振摇后消失,滴液速度必须放慢,应一滴一滴地加入HCl溶液。当溶液呈橙红色,即为滴定终点。记下读数。

再平行标定2次。实验数据记录于表1-2中。

计算3次滴定所消耗的HCl体积的平均值,并计算HCl标准溶液的浓度。

表1-2

HCl标准溶液的浓度标定

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

/

mol·L-1

平行滴定次数

1

2

3

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

/

mL

20.00

20.00

20.00

HCl溶液的初读数

/

mL

HCl溶液的终读数

/

mL

HCl溶液的用量

/

mL

HCl标准溶液的浓度

/

mol·L-1

测定值

平均值

注释

[1]

标准溶液的浓度可由直接法和标定法获得。

1)基准溶液的配制

(1)容量瓶的使用

容量瓶常与移液管联用,主要用于配制基准溶液或定量稀释浓的标准溶液,带有专用的磨口玻璃塞或塑料塞,颈上有一标线,瓶身标有容积,有多种规格,其具体操作规程如下:

①使用前,应检查瓶塞是否漏水。为避免打破或丢失瓶塞,应该用一根线绳或橡皮筋把塞子系到瓶颈上。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参见下面的“基准溶液配制”。

②在容量瓶中不宜久贮标准溶液,尤其是碱性溶液,应转移到试剂瓶中保存。

③若固体是经过加热溶解的,溶液必须先冷却,再转移到容量瓶中。

④容量瓶长期不用时,洗净后,瓶口与瓶塞间应垫上纸片,以防粘结。

(2)移液枪

当使用容量瓶稀释标准溶液时,可用移液管或吸量管吸取一定体积的标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定容至标线,目前,实验室中也用移液枪(图1一1)代替吸量管量取少量甚至微量的液体。

1一按钮;2一外壳;3一吸液杆;4一定位部件;5一活塞套;6一活塞;7一计数器

图1一1

移液枪示意图

(3)基准溶液配制

在定量分析实验中,需要配制基准溶液。基准溶液(也可称“标准溶液”)是由基准试剂配制而成。常用的基准试剂有:邻苯二甲酸氢钾、重铬酸钾、氧化镁等。

其配制方法是:用加量法(或减量法)在分析天平上称取一定量的基准试剂于烧杯中,加人适量蒸馏水完全溶解,转人容量瓶内。转移时要使溶液沿玻璃棒缓慢流入瓶中,注意玻璃棒下端贴靠在瓶颈内壁,但上端不可触碰容量瓶口(图1一2)。用少量的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3~4次,洗涤液一并转移至容量瓶中(此过程称定量转移)。加蒸馏水至标线以下1

cm处,等待1

min左右,再用洗瓶或滴管缓缓加水,直至溶液凹液面最低处与标线相切,旋紧瓶塞,左手捏住瓶颈上端,食指压住瓶塞,右手三指托瓶底,将容量瓶反复倒转数次,并同时震荡,使溶液充分混匀(图1一3)。所得溶液的浓度可准确到4位有效数字。

图1一2

溶液的转移

图1一3

容量瓶内溶液的混匀

3)标准溶液的配制

有些化学试剂虽然能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重,在容量瓶里准确定容,但是它们受纯度、吸潮、稳定性等因素的制约,所得浓度无法达到化学定量分析规定的精度。例如,由于固体

NaOH易吸收空气中水分和CO2,所以,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只能通过标定法获得。因此,标准溶液的配制除直接法(见基准溶液的配制)外,大量采用标定法。

己知准确浓度的溶液都可称为标准溶液。标准溶液还可由浓的标准溶液稀释而成,具体操作如下:

用移液管或移液枪吸取一定体积的浓标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定容至标线,摇匀。

3)配制溶液的注意事项

(1)配好的溶液应盛放在细口试剂瓶中。见光易分解的溶液盛于棕色瓶中,如AgNO3、

KMnO4,

KI溶液。盛挥发性试剂的试剂瓶瓶塞要严密,长期存放时,可用石蜡封住。浓碱液须用塑料瓶装,如果装在玻璃瓶中则不能使用玻璃瓶塞。

(2)配制易水解盐类的溶液如SnCl2、SbCl3、Bi(NO3)3等,应先加相应的酸(HCl或

HNO3)溶解后,再以一定浓度的稀酸稀释,以抑制水解。

(3)配制水中溶解度较小的固体试剂,如I2时,可选用合适的溶剂(如KI溶液)溶解。

(4)对于液态试剂,如HCl、HNO3、HAc、

H2SO4等,先用量筒量取适量的浓酸(浓盐酸约为12

mol?L-1、浓硝酸约为15.8

mol?L-1、冰醋酸约为17.5

mol?L-1、浓硫酸约为18.4

mol?L-1),然后用适量的蒸馏水稀释。

(5)配制硫酸等放热量大的溶液时,必须在不断搅拌下,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缓倒人蒸馏水中,切不可将操作顺序颠倒过来。

(6)配制饱和溶液时,应称取比计算值稍多的溶质质量,加热溶液,然后冷却。待结晶析出后所得溶液便是饱和溶液。

[2]

酚酞的变色范围是:pH=8~10。

[3]

标定后,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值应保留4位有效数字。

[4]

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pH=3.1~4.4。

思考题

1.

哪些玻璃容器需用所盛溶液润洗?哪些玻璃器皿只需用蒸馏水洗涤?为什么?

2.

以酚酞为指示剂,终点颜色会退去,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终点颜色不退,为什么?

7

篇3:20XX版中考化学复习方案滚动小专题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转化练习新版鲁教版

2018版中考化学复习方案滚动小专题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转化练习新版鲁教版 本文关键词:单质,氧化物,酸碱,转化,滚动

2018版中考化学复习方案滚动小专题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转化练习新版鲁教版 本文简介:滚动小专题(四)__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转化类型1连线型1.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相互反应关系如图G4-1所示(“—”表示相连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下列符合对应反应关系的选项是()图G4-1选项ABCD物质甲Ca(OH)2CO2H2Fe乙Na2CO3NaOHO2HCl丙H2SO4CaCl

2018版中考化学复习方案滚动小专题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转化练习新版鲁教版 本文内容:

滚动小专题(四)__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转化

类型1

连线型

1.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相互反应关系如图G4-1所示(“—”表示相连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下列符合对应反应关系的选项是(

)

图G4-1

选项

A

B

C

D

物质

Ca(OH)2

CO2

H2

Fe

Na2CO3

NaOH

O2

HCl

H2SO4

CaCl2

CuO

CuSO4

BaCl2

AgNO3

HCl

NaOH

2.【2016·资阳】图G4-2中各组物质(或溶液)反应均可生成盐(中心圈)。

(1)分析图中信息,填写相应的文字,完善该图。

图G4-2

(2)列举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说明①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6·北京】走进“化学村”。“化学村”的布局如图G4-3所示:

图G4-3

(1)认识“居民”。

①10户“居民”中,俗称熟石灰的是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居民”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盐酸有5户相邻的“居民”:Fe2O3、CO、Na2CO3、NaOH、CaCO3,其中不能与它发生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

(2)认识“村中的路”。只有相邻且能相互反应的“居民”间才是通路。例如,图中涂成黑色实线的是一条从“Fe2O3家”到达出入口的路。请你在图中涂出一条从“CO2家”到达任一出入口的路。

4.【2017·北京】图G4-4为“领取奖杯游戏”的物质阶梯。当阶梯上相邻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方可向上攀登。例如,攀登阶梯甲能领取奖杯。

图G4-4

(1)认识阶梯甲。

①阶梯上的5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俗称纯碱的是________。

②攀登过程中,H2SO4与Na2C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搭建阶梯乙。

请你从O2、Fe、Fe2O3、HCl、NaOH中选择4种物质,写在图中相应的台阶上,能领取奖杯。

(3)共享物质,重塑阶梯。

阶梯乙搭建完成后,若在阶梯甲和阶梯乙中各选择一种物质进行互换,也均能领取奖杯,则这两种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组即可)。

5.

【2017·长沙】现有H2SO4、NaOH、Na2CO3、Ca(OH)2、BaCl2五种溶液和CO2一种气体(用A、B、C、D、E、F各代表这六种物质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如图G4-5所示,图中每条连线表示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分析后回答:

图G4-5

(1)C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B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铁、氢气、氧化铜、二氧化碳、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铜。它们进行击鼓传花游戏,条件是相互之间能发生反应就可以进行传递。请把上述物质分别安排在A~G的位置上,使花束能从A传到G。其中A的固体俗称干冰。请回答:

图G4-6

(1)氢氧化钠应放在________位置上。

(2)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反应。上述物质除了发生从A到G的化学反应外,常温下还能相互发生化学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写名称)。

(3)当G换成另一个同类别物质时就能将花束传回起点A,它是________(写名称)。

7.某化学老师以自己的智能手机屏幕解锁图像来构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关系,图G4-7中“—”表示两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已知A、B在农业上常用于配制波尔多液;C是人体胃液中的主要成分;D、E均为黑色固体,它们反应能够生成无色气体F和一种红色固体;G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溶剂。请回答:

图G4-7

(1)物质C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

(2)固体B的俗称是________。

(3)写出D与相邻物质发生的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物质G与F反应可能会生成________(填序号)。

①酸

②碱

③盐

④有机物

类型2

转化型

8.【2017·荆门】下列物质的转化(“→”表示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中,每次转化只通过一步反应不可能全部实现的是(

)

A.H2O2→O2→CO2→H2CO3

B.NaOH→NaNO3→Na2CO3→NaCl

C.CaCO3→CaO→Ca(OH)2→KOH

D.Mg→H2→HCl→AlCl3

9.【2017·武汉】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G4-8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推论不正确的是(

)

图G4-8

A.若甲是碳酸钙,则乙转化成丙的反应可以是放热反应

B.若乙是最常用的溶剂,则丁可以是单质碳

C.若甲是碳酸钠,乙是硫酸钠,则丁可以是氯化钡

D.若丙是二氧化碳,丁是熟石灰,则丁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转化为乙

10.【2017·泰安】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个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图G4-9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2017·天津】下列各组转化关系中的反应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其中“→”表示某种物质可一步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甲、乙、丙三种物质不符合对应“转化关系”的是(

)

选项

A

B

C

D

转化关系

物质

H2O2

C

CaCO3

FeCl2

O2

CO

CO2

Fe

H2O

CO2

Na2CO3

Fe2O3

12.

【2017·河南】A、B、C、D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G4-10所示(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

图G4-10

A是白色难溶固体,相对分子质量为100,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C常作干燥剂;D属于碱。则A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由C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017·山西】在学习了元素化合物知识后,小丽构建了以下知识网络,并对它进行了推理和判断。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E是从自然界中提取量最高的金属,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G4-11所示,“-”表示相连的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生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图G4-1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是________(写一个),D和E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的化学式是________(写一个),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

14.A~I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一种建筑材料,I为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G4-12所示。

图G4-1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反应②所属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

(3)G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G4-13所示。其中A是一种建筑材料,①是中和反应,乙是一种红色粉末,“→”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种物质能相互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回答下列问题。

图G4-13

(1)A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3)反应②中利用了E的________性。

16.A~H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G4-14所示。其中A、F为固体氧化物,且A为黑色粉末,F为红棕色粉末;B、D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E、G、H为无色气体,请回答:

图G4-14

(1)物质C的化学式可能是________(写一种即可)。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③的实际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日常生活中为防止反应②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

类型3

共存型

17.【2017·齐齐哈尔】下列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SO42-

Fe2+

Na+

B.NH4+

OH-

NO3-

C.CO32-

K+

Ca2+

D.Cl-

K+

OH-

18.【2017·菏泽】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Cl、Na2CO3、H2SO4

B.CuSO4、KNO3、Na2SO4

C.BaCl2、NaOH、Na2CO3

D.HCl、Na2SO4、NaOH

19.【2017·郴州】在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的是(

)

A.Ca2+

Na+

CO32-

Cl-

B.Na+

K+

OH-

Cl-

C.Cu2+

K+

Cl-

NO3-

D.H+

Na+

OH-

SO42-

20.【2016·重庆A】某植物培养液中含有NH4Cl和CuSO4,下列物质在该培养液中能大量存在的是(

)

A.NaOH

B.BaCl2

C.KNO3

D.AgNO3

21.【2017·烟台】在2017年化学实验操作考试“探究纯碱的性质”中,同学们做了如图G4-15所示的四组实验,并将ABCD四支试管中的废液全部倒入一个干净的大烧杯中。考试结束后,某兴趣小组发现大烧杯底部有沉淀,上层溶液呈红色。为了探究上层溶液的成分,进行了以下实验。

图G4-15

[提出问题]

大烧杯中的上层溶液中除了含有水和酚酞外,还含有哪些离子(假设难溶物质、水和酚酞均不会解离出离子)?

[猜想假设]

小明认为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Na+、CO32-、H+、Cl-、Ba2+、Ca2+、OH-七种离子。你认为上层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最多可能有几种,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分析讨论]

(1)小红认为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H+,因为上层溶液呈红色,请你分析上层溶液中不含有H+的另外一个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李取一定量的上层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发现无气泡产生,认为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CO32-。小红认为他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

为进一步确定上层溶液中是否含有CO32-,请你和小红一起参与下列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大烧杯中的上层溶液少许于一支试管中,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静置

①______________

②试管中的上层溶液仍显红色

①大烧杯中的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②同时还能得出大烧杯中的上层溶液中一定还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离子符号)

[实验结论]

大烧杯中的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22.【2017·沈阳】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部分碱、酸、盐的溶解性表(20

℃)

阴离子

阳离子

OH-

NO3-

Cl-

SO42-

CO32-

PO43-

H+

溶、挥

溶、挥

溶、挥

K+

Na+

Ba2+

Ca2+

Cu2+

说明:“溶”表示那种物质可溶于水,“不”表示不溶于水,“微”表示微溶于水,“挥”表示挥发性,“—”表示那种物质不存在或遇到水就分解了。

(1)CaCO3属于________(填“可溶物”“微溶物”或“不溶物”)。

(2)表中可溶于水的硫酸盐有________种。

(3)在溶液中,磷酸钠与氯化钙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若能,写出化学方程式;若不能,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G4-16

(4)某同学将盐酸倒入Ba(OH)2溶液中,得到溶液甲。

①溶液甲中溶质的组成情况可能有________种。

②实验设计:探究溶液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

a.探究溶液甲中是否含盐酸。

方案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取少量溶液甲于试管中,加入铁粉

是否________

b.探究溶液甲中是否含Ba(OH)2。

方案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2

取少量溶液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溶液

是否产生

蓝色沉淀

3

取少量溶液甲于试管中,加入Na2SO4溶液

是否产生

白色沉淀

上述三个方案中有一个不合理,请指出不合理的方案编号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欲从溶液甲中获得纯净的BaCl2固体,应采取的简单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2017·永州】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物质

NaOH溶液

Na2CO3溶液

BaCl2溶液

加入稀硫酸后的现象

无明显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成白

色沉淀

(1)实验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2)小杨同学认为实验①不反应,小唐同学不同意小杨同学的观点,认为无明显现象并不代表没有发生反应。

经小组讨论,设计了如图G4-17所示的实验来探究稀硫酸与NaOH溶液能否发生反应。

图G4-17

观察到上述实验试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填“红色消失”或“红色不消失”),说明稀硫酸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后,同学们将所有废液倒入同一烧杯中,静置,烧杯中有白色沉淀,溶液呈无色,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除酚酞外)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参考答案

1.A

[解析]

B中CO2与CaCl2不反应;C中O2和CuO、HCl不反应;D中HCl与CuSO4不反应。

2.(1)①金属(酸)

②碱

非金属氧化物

(2)①Fe+CuSO4===Cu+FeSO4(或HCl+AgNO3===AgCl↓+HNO3)

②2NaOH+CO2===Na2CO3+H2O

[解析]

(1)由图示可知:①金属与盐可以生成新的金属与盐;酸与盐可以生成新酸与盐。②碱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可以生成盐。(2)①金属与盐可以生成新的金属与盐,如铁与硫酸铜的反应(或酸与盐可以生成新酸与新盐;如盐酸与硝酸银反应);②碱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可以生成盐,如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3.(1)①Ca(OH)2

CO2、CO、Fe2O3

②Fe2O3+3CO2Fe+3CO2

③CO

(2)CO2→Ca(OH)2→Na2CO3→H2SO4→出入口(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4.(1)①CO2

Na2CO3

②Na2CO3+H2SO4===Na2SO4+H2O+CO2↑

(2)从高到低:NaOH、HCl、Fe、O2

(3)H2SO4和HCl(Fe和Mg)

[解析]

(2)能和CO2反应的只有NaOH,能和NaOH反应的只有HCl,能和HCl反应的有Fe和Fe2O3,但是能和O2反应的只有Fe,所以由高到低分别是NaOH、HCl、Fe、O2。(3)根据物质的分类,H2SO4和HCl互换,Fe和Mg互换,均能领取奖杯。

5.(1)H2SO4

(2)Na2CO3+Ca(OH)2===CaCO3↓+2NaOH

[解析]

(1)图中C物质能与四种物质发生反应,只有一种物质不与其发生反应,分析已知的六种物质,与其他四种物质都能发生反应的是硫酸,所以C是硫酸(H2SO4);唯一不能与硫酸反应的物质是二氧化碳,可知F是二氧化碳;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是两种碱,即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可知E、D分别是两种碱的某一种,氢氧化钠与碳酸钠、氯化钡均不能发生反应,所以,E是氢氧化钠,则D是氢氧化钙;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的是碳酸钠,可知B是碳酸钠,那么A是氯化钡;B是碳酸钠,D是氢氧化钙,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6.(1)B

(2)Fe+CuCl2===FeCl2+Cu

置换

氢氧化钠和硫酸

(3)碳

7.(1)HCl

(2)熟石灰(或消石灰)

(3)2CuO+C2Cu+CO2↑

(4)①④

[解析]

根据“A、B在农业上常用于配制波尔多液”,则推测A、B可能为氢氧化钙、硫酸铜溶液;根据“C是人体胃液中的主要成分”,则推测C为稀盐酸;根据“G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溶剂”,则推测G为水;根据“D、E均为黑色固体,它们反应能够生成无色气体F和一种红色固体”,则推测为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物质G与F反应可能生成碳酸或发生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8.B

[解析]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可以生成氧气,氧气和碳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氧化钠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而硝酸钠无法通过一步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钾和碳酸钙;镁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氢气和氯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氯化氢,氯化氢和氢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

9.C

[解析]

若甲是碳酸钙,能和碳酸钙反应的物质一定是酸,丙能生成碳酸钙,所以丙可能是氢氧化钙,则乙为氧化钙,乙转化为丙是氧化钙与水的反应,该反应放热;若乙是最常用的溶剂,则乙为水,水可以生成氢气和氧气,则丙是氢气或氧气,甲能反应生成水,丙能生成甲,则甲可能是金属氧化物,所以丁可以是单质碳;若甲是碳酸钠,乙是硫酸钠,硫酸钠属于盐,只能和可溶性钡盐反应,形成硫酸钡沉淀,所以丙可能是硫酸钡或钠盐(碳酸钠和硫酸钠除外),不能和氯化钡反应,所以丁不可能是氯化钡;若丙是二氧化碳,丁是熟石灰,又因为二氧化碳能生成甲,甲能和熟石灰反应,所以甲可能是碳酸钠,则乙可能是碳酸钙,熟石灰和碳酸钠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

10.A

11.D

12.作建筑材料(或作补钙剂)

CaCl2[或Ca(NO3)2]

CaO+H2O===Ca(OH)2

[解析]

根据“A是白色难溶固体,相对分子质量为100,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可得出A为碳酸钙,A可以生成干燥剂C,说明C是氧化钙,D是碱,且可转化为CaCO3,也可由CaO转化而来,说明D为氢氧化钙,A和B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说明B为氯化钙(或硝酸钙)。A碳酸钙的用途是可作建筑材料或补钙剂,B为氯化钙(或硝酸钙),化学式为CaCl2[或Ca(NO3)2]。

13.(1)H2SO4(合理即可)

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排在氢前面

(2)NaOH(合理即可)

2NaOH+CO2===Na2CO3+H2O(合理即可)

[解析]

(1)D是稀盐酸或稀硫酸等,盐酸的化学式是HCl,硫酸的化学式是H2SO4;稀盐酸或稀硫酸和铁反应的现象是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反应发生的原因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排在氢前面。(2)B是碱,可以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等,化学式分别是NaOH、KOH、Ca(OH)2等;A可以是二氧化碳,B可以是氢氧化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14.(1)CaO

(2)置换反应

(3)作燃料或冶炼金属(答案合理即可)

(4)C+CO22CO

[解析]

由A是一种建筑材料,且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可知A是碳酸钙,则B、C为氧化钙或二氧化碳;I为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则I是铁,反应④可能是3CO+2Fe2O34Fe+3CO2,则C是CO2,反应③是C+CO22CO,D是碳单质,故反应②为碳还原氧化铜或四氧化三铁的置换反应。代入验证符合转化关系,最后按要求作答。

15.(1)CaCO3

(2)Ca(OH)2+2HCl===CaCl2+2H2O

[或Ca(OH)2+H2SO4===CaSO4+2H2O]

复分解反应

(3)还原

16.(1)CH4(或C2H5OH)

(2)2H2O22H2O+O2↑

(3)工业炼铁

(4)涂油(合理即可)

[解析]

根据反应①中A是黑色固体氧化物,且反应前后A没有变化可知A是二氧化锰;B、D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则B是过氧化氢,D是水,E是无色气体氧气;

F为红棕色固体氧化物,则F为氧化铁,则反应②是氧气、水与铁反应生成铁锈的过程,X是铁;H为无色气体,且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另一种无色气体,可确定H是一氧化碳,G是二氧化碳,则Y是碳单质;⑤是C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则C是甲烷或酒精。代入验证符合转化关系,最后按要求作答。

17.D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离子共存问题,离子共存就是离子结合的时候不能产生沉淀、水或气体。Fe2+显浅绿色,NH4+和OH-反应生成氨气和水,CO32-和Ca2+能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Cl-、K+、OH-这几种离子结合,没有水、气体、沉淀生成,能共存。

18.B

[解析]

能在溶液中共存的物质之间既不生成沉淀,也不生成气体和水。A中碳酸钠与稀硫酸能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不能共存;B中各物质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可以共存;C中的氯化钡和碳酸钠可以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故不能共存;D中的盐酸与氢氧化钠能够反应,生成水,也是不能共存的。

19.B

[解析]

Ca2+和CO32-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二者不能共存;Cu2+的溶液是蓝色的,不是无色溶液;H+和OH-反应生成水,二者不能共存。

20.C

[解析]

氢氧化钠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氨气和水;硫酸铜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硝酸钾和两种物质都不反应;氯化铵和硝酸银在溶液中能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21.[猜想假设]

Na+、Cl-、Ba2+、Ca2+、OH-

[分析讨论]

(1)若上层清液中含H+,则烧杯底部不会有碳酸盐沉淀

(2)上层溶液中含OH-时,滴加少量盐酸时首先发生中和反应,也没有气体产生

[设计实验]

①产生白色沉淀

②OH-

[实验结论]

Na+、Cl-、CO32-、OH-

[解析]

[猜想假设]

上层溶液显红色,则可确定不存在H+;而CO32-与Ba2+、Ca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最多的可能组合为Na+、Cl-、Ba2+、Ca2+、OH-。

[分析讨论]

(1)上层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不存在H+;另外烧杯底部存在沉淀,该沉淀是BaCO3和CaCO3的混合物,这些沉淀也不能与含H+的溶液共存。(2)上层溶液中滴加几滴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不能确定溶液中不含CO32-,因为若溶液中存在OH-时,滴加盐酸会优先发生中和反应,只有当酸将其中的碱完全中和后,才会与碳酸盐发生反应产生气体;故小李的结论不正确。[设计实验]

①若大烧杯中的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则滴加过量BaCl2溶液时会产生白色沉淀;此时试管中的上层溶液仍显红色,说明上层溶液中一定还含有OH-。[实验结论]

由上述实验过程可知,Na+和Cl-不能变成沉淀或气体,一定留在溶液中,而CO32-和OH-经实验测定也一定存在,即上层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Na+、Cl-、CO32-、OH-。

22.(1)不溶物

(2)3

(3)2Na3PO4+3CaCl2===Ca3(PO4)2↓+6NaCl

(4)①3

②a.有气泡产生

b.Cu(NO3)2(或CuCl2,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3号方案不合理,原因是溶液中含有BaCl2,不论是否含有Ba(OH)2加入Na2SO4溶液均会产生白色沉淀(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③测溶液甲的pH,若pH≤7,蒸发结晶;若pH>7,向溶液甲中加入盐酸至溶液pH≤7,再蒸发结晶(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

(1)根据部分碱、酸、盐的溶解性表,碳酸钙属于不溶物。(2)表中可溶于水的硫酸盐有硫酸钾、硫酸钠和硫酸铜,共3种。(3)磷酸钠与氯化钙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3PO4+3CaCl2===Ca3(PO4)2↓+6NaCl。(4)盐酸倒入Ba(OH)2溶液中,得到溶液甲。①溶液甲中溶质的组成情况可能有3种(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溶液甲中溶质为氯化钡;盐酸过量,溶液甲中溶质为氯化钡和氯化氢;氢氧化钡过量,溶液甲中溶质为氯化钡和氢氧化钡)。②实验设计:探究溶液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

a.探究溶液甲中是否含盐酸:1.取少量溶液甲于试管中,加入铁粉,实验现象是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b.探究溶液甲中是否含Ba(OH)2:2.根据实验现象是否产生蓝色沉淀,推出取少量溶液甲于试管中,加入Cu(NO3)2(或CuCl2)溶液;上述三个方案中第3个不合理,原因是溶液中含有BaCl2,不论是否含有Ba(OH)2,加入Na2SO4溶液均会产生白色沉淀(其他合理答案均可)。③欲从溶液甲中获得纯净的BaCl2固体,应采取的简单操作是测溶液甲的pH,若pH≤7,蒸发结晶;若pH>7,向溶液甲中加入盐酸至溶液pH≤7,再蒸发结晶(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3.(1)有气泡产生

(2)红色消失

H2SO4+2NaOH===Na2SO4+2H2O

(3)NaCl

[解析]

(1)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实验②中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2)观察到的现象是红色消失,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3)根据题意,溶液呈无色且溶液中有酚酞,说明反应后的溶液一定不显碱性,不会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可能呈酸性或中性;根据烧杯中有白色沉淀,可能是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钡沉淀,也可能是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碳酸钡沉淀。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

    以上《酸碱盐复习建议》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最新范文»酸碱盐复习建议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酸碱盐复习建议》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