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职报告 调研报告 工作报告 自查报告 竞聘报告 汇报材料

2018年中学教代会校长工作报告(提升内涵 强化管理)

日期:2018-06-20  类别:工作报告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同志们,2009年是繁忙而富有收获的一年,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经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学校各项工作成绩显著,学校事业快步发展。在此,我代表学校向为学校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成绩令人鼓舞,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是:思想解放不够,机遇意识不强;工作思路不够清晰,工作作风不够严谨;拔尖人才严重匮乏,师资队伍整体实力有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学科建设速度仍然缓慢;管理效能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服务意识尚需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是影响和制约学校发展的主要原因,需要我们全校上下充分认识,统一思想,深入分析研究,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0年学校工作思路及主要工作

按照学校党委的工作部署,2010年,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抢抓高教强省和垦区实施“三步走”战略的发展机遇,以实施目标管理为契机,加大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科研工作、服务垦区力度,深入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强力推动学校各项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围绕这一思路,2010年我校将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继续加强教学工作。人才培养是学校的基本职能,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一是全面加强教学质量工程建设。2010年,学校将实施“1-3-3-2-10”重点项目培育工程,即建设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2门省级精品课程、10门校级精品课程,重点发挥国家级建设项目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实现省校级建设项目提档升级,争取国家级精品课项目实现新突破。二是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导向,以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探索实施课程建设负责人制度,建立以课程建设为“点”、以课程体系建设为“线”、以全校各专业建设为“面”的教学建设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扎实做好“一院一品”工作;继续做好省新世纪教改工程研究课题的管理和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的评选工作,注重教学科研的前瞻性、与教学实际结合的紧密性,使更多的教学成果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应用。突出因材施教,强化实践教学,优化联合办学人才培养方案,做好中外联合办学评估工作。加强研究生培养各环节监控,以学院为单位探索实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继续坚持注重应用、灵活教学的原则,增强“村村大学生”实践能力。进一步规范成人继续教育管理。三是结合管理重心下移加强教学管理。逐步下放教学任务津贴的管理和使用权限,加强职能部门的服务、指导和监督力度;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评教方法,进一步完善评教体系,保证教学效果;继续加强考风考纪综合治理工作,改革考核方式,加强诚信教育,使考试作弊率明显降低。年内,争取落实综合实验楼项目立项工作,改善教学条件。

(二)不断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学科建设是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龙头牵引。一是构筑学科建设新高地。实施“分层建设,重点突破”的建设思路,加大对作物学、农业工程2个后备国家级重点学科,数字农业、作物学等7个省级重点学科群及重点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等10个校级重点学科的建设力度,力争博士和硕士授权点建设有新突破。二是统筹学科建设体系。加大对新学科的培育力度及对弱势学科的扶持力度,全面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三是加大学科队伍建设力度。进一步落实学科带头人负责制,统筹整合人才队伍和基础条件,形成“人人进学科”、“人人有方向”的良好学术氛围。坚持“走出去”的学科发展战略,通过与国内外高水平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联合、协作等方式,加快学科队伍建设,力争2010年新增2—3个总局级以上重点学科带头人梯队,同时加强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梯队建设,提升学科建设层次和水平。

(三)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人才队伍建设是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基础。一是转变人才观念,大力招才引智。拓宽人才队伍建设思路,根据学科建设、科研(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需要,重点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和引智力度,设立“王震讲座教授”特聘岗位,制定并实施特聘岗位制度实施办法,年内完成5位“王震讲座教授”聘任工作,争取实现“龙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零的突破。二是拓宽外培渠道,抓实骨干培养。继续落实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积极争取骨干教师公派出国(境)培养项目,切实增强教师科研创新能力。三是完善内培机制,强化应用实践。进一步完善导师制培养机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科研指导,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提高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四是制定积极政策,留住心、用好人。坚持以人为本,制定更为积极的人才政策,在全校营造重视人才、尊重人才、服务人才的良好氛围,为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和青年教师成长创造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

(四)大力提升科学研究水平。科学研究是提升人才创新能力、提升社会服务水平的重要支撑。一是积极争取科研项目。利用垦区现代化大农业的资源优势,整合学校人力资源,把握重大科研方向,开展联合攻关,力争国家及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项目数量有所增长;积极争取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农业部“948”项目;继续争取联合申报国家“863”计划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教育部项目、农业部“跨越”计划项目等,争取纵向课题立项有突破,横向课题数量有增长,课题层次有所提高,实现科研经费增长45%以上,为“十二五”期间的科研立项做好前期准备。二是强化科研管理和服务。召开全校第四次科技大会,总结科研管理经验,完备相关制度,提升科研管理水平。加强科研成果管理和报奖指导,努力提升获奖层次。三是加强科研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完善重点实验室运行和管理机制;健全博士后流动站和科研工作站管理制度;完成省农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测试中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继续加大对省农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支持力度,提升中心的研发水平,促进科技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四是打造科研创新团队。力争建设1—2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重点建设8—10个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团队运行机制。五是注重科技成果推广。积极拓展科技成果转化空间,鼓励优秀科技成果同企业进行对接与合作,不断提高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

(五)切实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社会服务是学校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学校的重点工作。一是围绕垦区农业科技需求,做好“一局一点”工作。继续坚持扎根垦区、服务垦区的办学传统,落实《服务垦区行动方案》,并出台《推进服务垦区实施意见》,加强政策引导。针对垦区现代化大农业人才和科技需求,培养实用型人才,开展科学研究。抓实与农垦北安分局、齐齐哈尔分局、九三分局、绥化分局的合作共建项目,并积极开展与其他分局的科技合作对接工作,确保“一局一点”工作有新起色、新亮点。做好与农垦建三江分局共建八一农垦大学建三江分院工作。办好北大荒精神与文化研究所。充分发挥我校“垦区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的作用,将“村村大学生”教育、成人继续教育、职业技能鉴定与垦区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相结合,为垦区培养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力争年内建成继续教育综合楼,完备我校继续教育及为垦区培训各类人才的功能。二是针对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做好“校县共建”工作。将自身优势与区域资源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农民大学”的技术培训功能,利用好“专家大院”、园区建设等帮建渠道,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持;充分发挥挂职科技副县长、副乡(镇)长的骨干作用,积极开展科技服务和新农村帮建工作。三是打造校企对接平台,服务产业发展。积极推进大学科技园一期工程建设,争取年内达到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积极筹建北大荒科技产业园;广泛联系相关企业入园孵化,鼓励和支持师生入园创业,力争年内孵化企业达到100家。充分利用省农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平台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成果推广等综合服务;发挥“农产品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集群优势,引导和促进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

(六)大力提升学校综合管理能力。科学管理是推动学校健康快速发展的有效手段。一是围绕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全面推行目标管理,完善动态信息反馈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目标管理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并及时总结积累经验,为深化目标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二是按照“分类管理、分级管理”的原则,制定并实施全校各类人员的岗位设置方案,积极探索新一轮的分配制度改革。三是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执行预算支出,确保收支平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完成资产清查工作,建设资产有效调剂、处置平台,完善运行机制,推进资产运营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五是进一步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规划纲要,构建科学的制度体系和监督体系,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七)扎实做好学生工作。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开展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主题,具有时代性、使命性的教育活动,实施“北大荒核心价值观”教育工程,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二是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抓好先优示范作用,深入实施学风建设工程。三是以学生社团组织为主体,围绕校园文明工程、素质教育量化实践工程和学生自治管理为重点,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自我参与、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意识,提高大学生自治能力。四是加强奖助学金、助学贷款管理,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关心贫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积极争取社会资金,资助贫困优秀在校生,同时积极开展关爱特殊学生群体工作,关心学生成长。五是大力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加强思政与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工作队伍建设,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保障。

(八)切实做好招生就业工作。招生是学校生存的“源头活水”,就业是学校事业的“生命玄关”。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631万人,同比2009年增长20万,加之去年未就业毕业生80万人,就业形势更为严峻。一是根据社会需求情况,适当调整专业方向;强化毕业生就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二是拓展“校局共建”平台,以农场管理区主任助理培训班为突破口,拓宽垦区就业渠道。三是巩固省内就业市场,积极开拓省外就业市场,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加速省外就业市场建设。四是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通过专业化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加强分类指导和一对一个性化指导;通过举办校园招聘会、建设就业信息网等方式,搭建双向选择平台,为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坚实保障。五是继续实施“一把手”工程,完善校院就业工作体系,形成“人人关心就业、人人参与就业”的新局面。确保实现2010届研究生、本专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超过85%。六是依据人才市场需求,科学调整专业招生计划。七是继续实施招生“阳光工程”,2010年本科计划招生3960人,在确保完成招生计划的基础上,提高生源质量;落实研究生招生优惠政策,积极组织生源,争取完成研究生招生计划。

    以上《2018年中学教代会校长工作报告(提升内涵 强化管理)》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工作报告»2018年中学教代会校长工作报告(提升内涵 强化管理)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2018年中学教代会校长工作报告(提升内涵 强化管理)》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