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 >> 工作报告 内容页

“小学绿色生态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绿色生态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屯东小学绿色生态教育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伴随着工业发展的脚步,全球变暖、生态恶化、人口膨胀、资源过度消耗等问题日趋严重,人类社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生态危机。这一切产生的根源正是人类自己,所以要解决这一问题的惟一途径就是改变人类生存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基础做起,即通过教育形成人的环境、人口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能力。因此,从长远看,“世界只有一个地球”,既是现代的生态观,也是现代的教育观,只有通过教育,培养一代高素质的、具有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思想与能力的公民,才能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展开之时,通过认真解读,我们惊喜地发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可见,面对环保、生态问题,拥有足够的危机感和责任感,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已成为中小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们尝试着将“绿色生态教育”这一概念引入学校课题研究活动之中,与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结合起来,开发“绿色生态”校本课程,并以此为中心,将生态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人的培养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内在潜能,形成“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育人观念,营造一个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探究的学习空间,形成学校教育的一个新的支点。同时,“绿色生态”校本课程的开发对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方面,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此外,我校地处城市与农村的结合部,身边的教学资源丰富,同时又有快捷的多媒体信息网络,为学生参与学习和研究打下了的良好的基础。

  二、课题的涵义。

  生态,这一概念来源于生物学,后扩展至人类学、社会学乃至整个人文社会科学,在这里它不仅仅局限于自然生态,还包含着一个适合学生成长成材的“绿色”环境的意思。

  “绿色生态”校本课程,则是专指学校根据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和理论,结合学生的需求和年龄特征,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和周边环境中所蕴含的环保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而编制出来的对学生实施生态环境教育的课程。

  三、课题的基本目标。

  目标之一:从校园环境的绿化开始,通过课题的实施及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绿色”教育活动,让学生有机会热爱绿色、创造绿色,了解身边环境的现状及生态状况,用行动去让身边的生物变得更多姿多彩;从节约用水用电开始,学会如何节约能源,形成良好的利用能源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习惯、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敢于提出问题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并将其辐射到各学科及社区,将学校的德育扩展到家庭、社会。

  目标之二:通过课题研究,发挥教师潜能,帮助教师形成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观,使教师真正成为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探索出农村普通小学如何扎实有效地开发校本课程的途径与方法,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有效实施素质教育。

  四、研究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这种方法能兼顾每一个孩子的绿色生态教育学习,同时又能在教育过程中实现不断地计划、行动、反馈和总结。开展实践活动以后,实现师生在思想和行为上的良好变化,同时又能学习过程中实现循环的研究与实践。

  (二)综合调查法。在进行了充分的计划准备之后,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收集到一些资料,请学生进行分析和研究,还可以实地考察对象,以获得知识、能力与体验,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自己的学习研究方式。

  (三)个案研究法。深入一些特定对象,了解他们在绿色生态教育教学中的建议和意见,关注他们已经有的知识,从中获得有益的信息,并以此指导课题研究,完善我们的研究内容。

  (四)在研究过程中还需结合运用文献法、实验法、总结法等。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依据

  1、学校教育具有统一性、系统性、专业性等特点,它有利于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知识,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及其行为习惯。以“校本”课程来激活学校教育,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当今教育改革的新趋势。国外,尤其是美国,早在上个世纪就在这一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尝试,积累了许多经验,这些均可成为本课题研究的参照和借鉴。

  2、EPD教育已经有部分成果,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的简称,它力图通过对青少年和全体社会成员进行环境教育、人口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环境改善、提高人口素质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树立“以人为本”为人类未来的发展负责的概念。

  3、中国政府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即科学发展观,重视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这已逐渐成为全社会共识。

  4、着名教育家孔子说:“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说明孩子的习惯要及早养成。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所以,学生刚入学时是培养学生习惯的最佳时期,从小就要让孩子养成与绿色生态环境相处的好习惯。

  (二)可行性分析。

  1、目前一些发达地区的绿色生态教育经验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可参考的资料。

  2、据中国少年雏鹰网调查显示,上海、北京、广州、长沙等城市超过八成的小学生非常关注环保问题。这就给环保、生态教育提供了很好契机。

  3、我国现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绿色生态教育已经得到党和政府的的进一步关注。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