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反思 >> 说课稿 内容页

高二政治第一框《世界物质性》说课设计

文章来
源学科吧课

高二政治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说课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物质的哲学概念;
【理解】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是物质的;
【运用】懂得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思考现实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对具体物质形态的直观感受,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世界的起源的探究,培养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对神创论的否定。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难点:物质的哲学概念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一)设计理念
1、贯彻主体性教育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把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贴近生活,体现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理念。
(二)教学方法
教法:观察法,讨论教学法,
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体验式学习法,质疑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具体实物(苹果、榴莲、香蕉(生和熟)以及其他非水果实物)
(二)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很高兴来到xx,和我们xx四中的同学们一起学习,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个神秘的话题: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三)讲授新课
1.物质的概念(约15分钟)
教师分发之前准备的物体,让学生自主观察,并描述自己手上的物体。
学生描述自己手上的物体,教师抓住学生提出的表示感知的词语,并及时写在副板书上。
教师针对描述榴莲的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挖掘,提问“榴莲的味道你喜欢吗?不喜欢但是你能改变吗?”
教师提问:大家手中的这些具体的物质形态有什么共性?
教师总结:哲学上说的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进一步提问:wifi是物质吗?
2.自然界的物质性(约4分钟)
让刚刚拿到香蕉的同学吃一下香蕉,分别采访吃了熟香蕉和生香蕉的同学,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回答出生的香蕉很难吃下去,从而引出我们应该要遵守自然界的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自然界的发展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
教师提问:请同学结合自己现有的知识,说说自然界是怎么产生的?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通过大家的回答,我们至少能知道,自然界不是由神创造的。
教师小结:自然界的产生和发展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所以自然界是物质的。(板书)
【过渡】学生提出:我们可以改造自然界。(突发事件)
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引导:大家来思考一下,“改造”是一个什么样的规程。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5分钟)
学生结合课本,分组讨论“改造”是一个什么过程,并以小组为单位分享。
学生分组回答,教师层层挖掘:
(1)从人类社会的产生来看
改造需要用双手→这是一个劳动的过程→劳动的主体、工具、对象都是物质的→劳动产生人→劳动产生人的思维、语言和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人类社会的存在来看
人类社会产生了,人类社会的存在又需要哪些要素?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而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
(3)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而这个规律是客观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具有物质性。
教师小结: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板书)
4.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4分钟)
刚刚同学们提出,劳动产生人的思维。再看同学们提出的“改造”,人们改造世界能不能随心所欲地改?
引导学生提出我们在改造世界的时候应该遵循客观的规律。
教师小结: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板书)
5.总结(2分钟)
刚刚我们逐一验证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分别对应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所以我们可以说,整个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板书)

文章来
源学科吧课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