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学习心得 内容页

省小学数学年会学习汇报总结材料:清甜之泉溢心田

  省小学数学年会学习汇报总结材料:清甜之泉溢心田

  2014年12月19—22日,z省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委员会第十五届年会和小学数学优秀教师教学素养展示培训会议在泰安市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

  会议内容主要分四个阶段,首先会议邀请了两位全国小数界著名教授:南京大学哲学系郑毓信教授和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曹培英副院长,分别进行了《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展望》及《小学生数学学业水平评价》的学术报告。第二阶段,大会邀请了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七位2013年全国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中一等奖获得者,执教了获奖经典课例。会议第三阶段,全省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获得者进行论文交流,会议第四阶段,全省各地市教研团队进行了互动点评。

  活动中,来自各地的教师都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数学课堂教学中生命的对话。静坐台下,领略着教师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聆听着专家的精彩到位的点评……受益匪浅。活动结束,采撷一些小小的感受!

  一、最激动的课——全国名师俞正强《用字母表示数》

  公开课往往被老师们定位为作秀课,教具多,课件精。学不了,用不上,对家常课无帮助,是华丽的舞台剧。俞正强老师的课打破了我的这种看法。金华俞正强老师从信手拈来的小红包包、学生年龄、师生头发、与会师生人数事例中,不知不觉带学生走进《字母表示数》的世界。俞老师的课,让我听到了一节耳目一新的课,课堂中有小组的适时的合作,有静静的思考……整节课始终围绕着“两个信封的数量是几?”而开展探究活动,正因为如此,整堂课就给了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环境,体现出浓浓的数学味。学生学得实在、安静、踏实,实现了从“数”到“代数”的飞跃,理解了字母与字母式的本质区别。这样的课让我们看到了原生态的学习方式和知识形成过程,给人一种舒畅的感觉。只有像俞老师这样,在课堂中给学生创造积极思维的空间,才能让学生真正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迸射出思维的火花。

  姜,还是老的辣!

  二、最精彩的课——z泰安的刘万元老师执教了《分数乘分数》

  泰安刘万元老师从“姓不贵,名很贵”轻松课堂氛围中,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形结合在《分数乘法》中的神奇魅力。师生共同画图,仅用了不多的、没有技术含量的课件,很平常。老师恰到好处的设问、追问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如:你能用画图的方法算出7/125乘3/8吗?你为何不画?不能用画图法,那怎么算?学生主动探究,讨论、比较、分析、总结出了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整节课学生都在举例—猜想—验证—总结—应用。教师以简洁的设问,高超的掌控力带学生在数学海洋中遨游。课堂效果极佳。

  这节课,给人总的感觉是平常而不平常。没有太多的活动噱头也没有太多的华丽语言,有的只是冷静课堂下学生的活动思维。

  三、最高效的一节课——《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吴冬冬

  南通帅气的吴东东老师课堂中,让学生巧妙的从切土豆中感受到面、线、棱、体。听完江苏黄冬冬老师上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节课,让我拍案叫绝。

  长方体和正方体面、棱、顶点的认识,长方体面、棱的特征,长宽高的认识,长方体的延伸—特殊的长方体,直至正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由棱组面,由面组体。真可谓大容量。可是在黄冬冬老师的课内看不出丝毫的匆匆,老师导得是那么的自如,学生学得是那么的顺畅。这节课三大亮点我感触最深。一是教师对教材深到的理解,对知识的衔接,内在联系研究得很透。如:不同的三条棱可以确定长方体。又如:长方体面的改变得到特殊的长方体,当改变到每个面都一样时就是正方体。二是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层层发展的课堂设计。切土豆认识面、棱、顶点,用木条组长方体学习长宽高,选面组长方体学习特征。每一个环节都是动手—分析—总结—验证。可谓是设计精妙。三是教师大胆放手学生探究。切土豆认识面、棱、顶点,组拆长方体框架认知长宽高,选面组长方体学习而把特征,从中得到特殊的长方体等等。每一个活动都可能收不回来,可是老师高超的课堂调控能力把每个活动都组织得很好,不失数学味,不浪费时间。学生学得欢,学得实。

  后生可畏!

  四、最快乐的课——《积的变化规律》薛铮

  北京薛铮老师从小熊热气球上升,开始了《积的变化规律》旅行,在这次听课中我感受到这些上课的老师都很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因为薛老师的这节课安排在下午第一节,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但她能在课堂上自始至终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上课前,薛老师先给学生看动画小熊乘着热气球以同样的速度上升,引导学生观察2秒,4秒,6秒,8秒,能飞多高?感悟速度不变,上升的高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仅仅为了得到观察规律的一组算式,这样直接出示题目就可以了。但教者在这里随着文字的出示,设计了一个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高度,且随着时间变化高度进行相应变化的图。这样,不仅得到了算式,而且在图中初步感知了积的变化规律,也为后续的正比例的学习作了铺垫。学生充分感悟了“变”与“不变”存在的广泛性。印象深的还有这节课,老师还精心设计游戏,小青蛙吃数:吃进的数与嘴里的数相乘,得到“吐”出来的数;然后进行抢答游戏。教师的有效引导是这节课成功的保证

  我们欣赏的不是课,是游戏!

  五、最巧妙教学教具——《垂直与平行》上海的章雅玲

  上海章雅玲老师从开课数学谜语 “无始无终”到结束时“有始有终”使人对《垂直与平行》一课记忆犹新。章老师手中的教具可谓巧妙绝伦,章老师导入时,出示一个只有四个面的长方体纸筒,其中围成一周的四个面写上“无始无终”四字,先让学生观察,感觉每面一个字,看着比较困难,打开这个长方体,发现看起来就方便多了。猜谜,然后回顾刚才,这几个字原来写在几个面上?现在又写在几个面上?如此设计,巧妙的引出同一平面这一概念,并导入今天的课题:研究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结尾时,将两条直线画在一个可以旋转成两部分的平面上,旋转前,在同一平面,旋转后,不在同一平面。这个教具生动展示了同一平面与不在同一平面的两种情况。拓展时,为什么平行的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呢?面对学生心中这样的疑问,一般我们只会延长两条直线的一部分,然后让学生无限的想象下去,最后得到这个结果。而格子图的引入,使学生能够在图中一目了然的看到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所以永远不会相交的根本原因。

  六、最耐人寻味的专家讲座——

  会议邀请了两位全国小数界著名教授:南京大学哲学系郑毓信教授和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曹培英副院长,分别进行了《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展望》及《小学生数学学业水平评价》的学术报告。郑教授对课标进行了另类解读,给我们提出了“一位永远走在最前面的教师是否就是真正的优秀教师”的思考?他指出:优秀教师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不应迷信专家,不应盲目随波逐流。聚焦数学课堂教学,座位怎样摆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真正互动?

  问题是从谁口中说出来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否能变成学生自己感兴趣关注的问题?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看,应该特别强调教师们理论指导下的自觉实践,应更加重视理论的实践性解读。郑教授希望我们的课堂,数学思想学习千万不要求全,要求用;基础知识不要求全,要求连;基本技能不要求全,要求变。曹教授报告中倡导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绿色评价,指出,我们的评价不是要学生千方百计的错,而是要想方设法的让学生对。学校评价取向要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就目前国际学生评价项目看:主要考察数学素养(新情境下的应用),即侧重将来面向社会的应用。编制试题是教师的基本功,提高命题能力关键在于提升教师自身素养,教师要多看、多思、多实践、多比较、多积累。

TAG标签: 年会学习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