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师德师风 内容页

试用宽容诠释师德

师的职业道德。无论任何时候我们都应当明白教师的服务对象是同学,是活生生的人,这种特殊的服务对象决定了教师不一样的工作性质、不一样的职业道德。他不只需要严谨的工作态度,正直的工作作风,厚积薄发的工作效率,更需要的是对同学倾注教师的爱。同学只有亲其师才干信其道。林重德教授曾说过“疼爱自身的小朋友是天性,爱他人的小朋友是神圣”教师如何倾注对小朋友的爱,如何让小朋友感受到你对他的爱,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对小朋友的行为思想多使用理解和宽容。
“宽容”是人与人交往过程中,不计较他人的过失甚至错误的一种态度。他是一个理论上的东西,我们要用他指导实践。
因为在我们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存在着许多不宽容现象。往往为了完成自身的教学任务而要求同学一个步伐,一个声音,一个结论;在考试中的不宽容体现为要求规范答案;平时同学犯了错教师总喜欢拿放大镜去审视。于是,迟到就变成没有时间观念,忘了带作业本就是不爱学习,一次没向老师问好就是不尊师重教,不小心的违纪违规就是存心捣蛋……诸如此类的事件使得教师愤怒,同学害怕。然而仔细回顾,广推细测,我们发现中国那么多年积累下来的教师的愤怒却没有使我们的教育效果得到好转。
有些教师想不明白为什么如此简单的事同学都会做不好,由此我想到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那句名言:“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办更强烈。”也就是我们通常俗语中所说的“狼不怕人,恩怕人”(即谴责不一定比宽容更能引起犯错误的人在道德情感上的自省)。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假如我们老师能对小朋友的一些“毛病”采取宽容的态度,将比死抓住他们的“小辫子”不放,更能引起同学对自身错误行为的自省,这更有利于同学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根据两年来对某些同学的不良行为的处置,我总结了以下几种“宽容”方式,其效果还算可以。
一、以谅解沉淀宽容之精石---袒一份真情来熔解:
谅解是对他人的体谅理解。在教育行为中谅解尤为重要,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教师有管理同学的权利,在管理中教师对同学的谅解与否可以导致同学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正确与否。初一时,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两个同学,逃学去了沥海玩耍。两人玩了整整一天时间,不光丢掉了饭盒,花光了零用钱,还着实的饿了一天。事情发生后,我和家长心急如焚的到处寻找,按各自的路线跑遍了整个道墟镇,觅遍了所有的游戏室、网吧,但两人的踪迹依然全无。最后在没有方法的情况下,只有让家长回家守株待兔。黄昏五点半的时候,我打了个电话给这两个同学的家长,得知他们已经回来了。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中的巨石得以放下,随之而来的是满腔的愤怒,因为开学还不到半个月,同学就出现这种严重违纪的行为。晚上心急如火的赶到一个同学的家里,询问这一天的过程和逃学的原因。结果原因只是没完成作业怕被老师骂。听到这话我禁不住摇头一笑:终究还只是小朋友。面对这样一个能够认识到没做作业不好向老师交待的同学,我脑中也不时地盘算该如何教育他。最终我说:“你平常做值日很积极,老师没想到的卫生细节你也能帮我想到,可见你是一个能为班级负责的同学,老师一直打算让你当班里的劳动委员,现在我还想把这个班干部给你当,你觉得自身能当好吗?”只见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会自身先带头的。”“劳动委员是一个苦差事,要求始终为班级负责。而能为他人负责的人,他自身就是一个能对自身负责的人,你确定能吗?”只见他看着我用力的点了下头。临走的时候我对他讲了他家长焦急寻找情景。如今这个同学还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两年来在卫星旗的评比上我们几乎每月都有。
对于那次逃学,我只是觉得他们还只是小朋友,好玩是他们的天性,关键是如何让他们为自身负责。可以设想,假如我不是采取谅解方式予以宽容,而是不问青红皂白地训斥他,那以后的事情将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呢?或许他会认识到这次逃课是个错误,但今后他们和老师的关系还会融洽吗?当他们认为老师和自身的家长没有两样时,他们还会信赖老师,还把老师当作心灵的依靠吗?
二、待回避唤觉醒---取宽容方施欲擒故纵:
对于个别偶尔做了错事的小朋友,教师不必事无巨细,动辄批评,而只需用其它途径加以暗示,这种宽容方式可称作回避式。回避式有助于尊重同学的自尊心,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要相信小朋友》中说在影响同学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头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