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师德师风 内容页

农村儿童心理健康调研报告

心理健康问题严重阻碍着儿童智力潜能的充分发挥,阻碍着他们学业的进步、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人际之间的正常交往,甚至会导致少部分儿童心理扭曲、道德沦丧,危害社会的稳定和安定。xxxx年据湖北某部门的一次调查,有36.79%的农村儿童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问题,高于城市15个百分点,亟需引起社会关注。
一、当前农村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
案例一:李某,小学六年级女生,农村家庭出生,父母期望值很高,心理压力十分沉重,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在了文化学习上。她怕看到老师和家长期待的目光,一遇到考试就十分紧张,常伴有口干、恶心、呕吐、吃不好、睡不好,有时考试时甚至手指哆嗦、腹泻等。
案例二:王某,小学六年级男生,家庭十分贫困,父母在外打工,将其寄养在县上的姑妈家。因一次穿着受同学们的讥笑,开始偷东西卖钱,最后被群众当场抓获。
案例三:程某,小学五年级学生,成绩优秀,但性格十分孤僻,几乎不与同学交流,最后得了抑郁症,被迫休学。
综合分析上述案例,我们发现当前农村个别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着一些隐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
1、“一心跳农门”,精神压力过大。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城乡差距有所缩小。但是城乡二元化的结构没有得到根本的突破。与城市相比,农村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都要滞后于城市。xx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三分之一,农村社会保险覆盖面只占城市的二分之一。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相比,幸福指数明显偏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使得不少农村儿童坚定了一个信念:唯有好好学习才能跳出农门。因此,在他们的生活中,刻苦学习成了一切,虽然这种学习精神是值得称赞的,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使他们原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儿童时代黯然失色。没有任何业余活动、过度学习使他们的兴趣培养、社会实践能力方面都受到了压抑,他们在学习重压下迷失了自我,成了学习的机器。
2、生活环境差,情绪恶劣。
我国大部分农村生活条件较差,长期艰苦的生活致使农村儿童缺乏自主权、过度受限制。生活被恶劣情绪所控制,不能正视失败与挫折。尤其是当他们与城市同龄人比较时,产生了很多因出身于农村和家庭贫困所带来的心理问题。一部分农村儿童目睹了繁华的城市和优越的物质生活,自卑心理更加严重,不顾客观条件,想尽一切办法,与他人攀比。
3、人际交往能力欠缺,社会适应力差。
农村孩子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和对象过少,使他们产生了孤僻、离群、不善交际等弱点,一旦离开原来的生活圈子,便无所适从。他们当中大部分人没有接触过电脑,无法想象网络的便捷,无法像城市同龄人一样享受现代城市文明。很多学生小时候成绩优秀,一旦他们进入初中、高中、大学却无法融入集体生活当中,与同学、与外界保持着明显的距离,人际关系紧张。
4、动手能力缺位,存在学习障碍。
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与老师更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少农村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一旦学习方法改变就不能适应新课程的学习,便产生了学习障碍,进而由原来的想学、爱学到厌学、弃学,无法适应新的竞争与挑战。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