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教学心得 内容页

教育叙事-巧用评价推动游戏深入


章来源学科吧课件www.
xueke8.com教育叙事:巧用评价推动游戏的深入
新纲要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发展的需要,从而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在以前的游戏中,我经常是在游戏结束时先入为主、以点带面的对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语也很单一,其实,这种评价对孩子在游戏中的发展没有起到激励的作用,更无法引起互动。如何在游戏中给孩子适宜的评价,我在游戏中也不断地进行着探索和尝试。
记得在组织孩子们开展《猫捉老鼠》的游戏时,当我带领全班孩子参观完场地布置后,我开始请孩子们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角色,王一名小朋友大声说:“老师,我不想当老鼠,老鼠是大坏蛋,我要当猫。”由于小班孩子的年龄小,从众心理强,正确辨别角色的能力差,于是,班上大多数的孩子都嚷着:“我也要当猫!”我没有立即阻止孩子们,只是告诉他们,愿意当“猫”的在“猫”家里休息,愿意当“老鼠”的在椅子前,因为孩子们是第一次玩这种游戏,没有规则经验,于是我就告诉孩子们,儿歌念完后,猫才能从家里出来捉老鼠。听清楚游戏规则后,孩子们兴奋地按照自己的想法选择了角色和游戏位置,等着游戏的开始,第一遍游戏中,只有几个小朋友选择了老鼠,大部分都选择了猫,猫鼠比例失调,出现猫多鼠少的现象,游戏中有好多的“猫”去捉一只“老鼠”,其他的“猫”都无法捉到“老鼠”,只有空手而归。
游戏结束后,我问“猫”:捉到“老鼠”了吗?孩子们回答,“老鼠”太少了,我们没有捉到。我立即反问:“那只有猫,没有老鼠的游戏好玩吗?”我又接着用手摸了一下扮演“老鼠”几个孩子的头说“你们这几只小老鼠真勇敢,不怕猫来捉你们,有好多小朋友都要向你们学习呢!”通过第一遍游戏,孩子们在与我的互动交流中明白了,如果游戏中只有猫而没有老鼠,那么,猫捉不到老鼠,游戏就不好玩了。
在接下来的第二遍游戏中,很多的孩子都选择了老鼠这一角色,幼儿在游戏中由于没有区分角色的挂饰,等到念完儿歌后,猫去捉老鼠时,猫鼠在奔跑、躲闪中分不清谁是老鼠谁是猫,于是就有了猫捉猫,老鼠捉老鼠的混乱场面。
游戏结束后,我又和孩子们坐在一起进行讨论、交流,这次,我将评价机会留给了孩子,模仿力是小班孩子的特点,很多孩子都采用了上次老师评价的语言。如:我捉到了老鼠,因为我跑得快。老师,我愿意当老鼠了。同时针对游戏中出现的混乱场面进行商讨,扮猫的孩子应该怎样?扮老鼠的应如何让大家知道你是老鼠。有的孩子说;‘老鼠有一条长长的尾巴,由于我班孩子没有进行过分组游戏,无相关游戏经验,但对于低龄儿童来讲,可以通过性别来区分角色,因此,很多孩子提出由男孩扮猫,女孩扮鼠。我对孩子们提出的办法欣然接受,同时也采用了个别孩子的想法,在扮老鼠的孩子身后系上一条尾巴。
第三次游戏开始了,扮演老鼠的孩子们自觉地蹲在了椅子旁,“猫”们也呆在自己的家里,当儿歌念完后,猫开始去捉老鼠,这时候,猫已经能够准确地分清谁是老鼠,可以准确地捉老鼠了;而老鼠也能准确地辨别谁是猫,可以灵活地进行躲避。此时此刻,游戏已变得清晰明了,孩子们游戏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
在此项游戏中,由于角色分配的不合理以及孩子对所扮角色无法准确区分导致游戏场面混乱,出现这一系列问题后,孩子们通过讨论交流,合理解决了游戏中碰到的问题,也明确了游戏规则。通过老师的对游戏的评价和孩子们的自评让游戏更具备了可玩性。
由此可见,游戏评价是教师游戏指导中的重要一环,也往往难以把握,作为教师应首先明确游戏评价的目的,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幼儿进一步游戏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教师应引导幼儿对游戏情况及时展开讨论,并找出存在的错误进行及时修正,帮助他们整理和提升。
在评价游戏时,引导幼儿正确处理好游戏中的自由与规则的关系。其实规则与自由并不矛盾,如果规则来自幼儿,则有利于游戏的开展,幼儿在游戏中不仅能够较好理解和遵守规则,而且也有利于幼儿在游戏规则的指导下更好地在游戏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中逐步将规则内化为自己行为的一部分,游戏评价应从幼儿的体验出发让幼儿成为评价的主体。文
章来源学科吧课件www.
xueke8.com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