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读后感 内容页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300字

  《追风筝的人》读后

  --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

  说来惭愧,许久没有买书,更谈不上细细地品读一本书。这次交流读书体会,推动我重新拿起书本,促使我静下心来认真地去读一本书。

  这次我想和各位老师分享的书籍是《追风筝的人》,是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作品。其实最早接触这本书还是在学生时期,当时也是我的大学老师推荐给我们的书籍。记得当时看的时候还只是台湾翻译过来的版本,书名翻译为《追风筝的孩子》。因为是繁体字,看起来比较费力,所以只是囫囵吞枣粗粗地走马观花一番。说实话,看完后并没有什么感觉。后来一年前在网上无意中看到了这本书有了大陆版本,怀旧之余就买了一本,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买来后一直放在了书架上。因为要交流读书心得,前一阵子就在书架上选择了这本书,当做是缅怀我的学生时代。不知是因为版本的关系,还是因为自己人生阅历的积累,这次看了这本书,使我产生了很大的触动。

  《追风筝的人》这本书以风筝为线索,讲的是男主人公阿米尔与朴实坚强的哈桑之间的故事,以追风筝展开的故事情节,将友谊、赎罪、亲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我被书中的很多情节都感动到了。阿米尔出生在阿富汗一个富裕家庭,哈桑是他的忠诚仆人(但其实也是阿米尔同父异母的兄弟)。哈桑对阿米尔很好,什么事都愿意为他做。但在阿米尔心中,由于阶级的关系吧,他始终没办法把哈桑当作很好很好的朋友。哈桑在一次帮阿米尔追风筝的过程中被几个坏小孩欺负,阿米尔当时是目睹了这一幕的,但是他并没有勇气挺身而出,阿米尔无法忍受自己的懦弱、不够义气带来的折磨。于是事后阿米尔为了让自己不要那么愧疚就骗父亲说哈桑是小偷,想办法赶走了哈桑。阿米尔以为这样做他就不会那么痛苦了,但是结果却正相反。

  成年后的阿米尔一直都被童年的回忆所唤醒,他的懦弱,他的自私一直折磨着他。他觉得自己必须做点什么来弥补哈桑。他从美国回到阿富汗,尽管那个时候他知道回阿富汗可能意味着死亡,丢掉性命(那时候阿富汗正处在战争中)。但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人都应该那样做的,愧疚感会让一个懦弱的人重新变得勇敢。他回到阿富汗发现哈桑已经死了,但是找到了他的儿子。阿米尔带着哈桑的儿子,替哈桑承担起了一个父亲的责任。阿米尔在与当年侮辱哈桑的那伙流氓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中找回了当年的勇气,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也为心灵受到严重创伤的哈桑之子重新找回了生命的意义。

  书中的情感不仅仅是亲情,不仅仅是友情,只要是能够沉下心来阅读的人,都会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动,也会从中折射出自己曾经有过的心绪。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风筝,它可以代表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对阿米尔来说,风筝隐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他自我期许的阿米尔。小说开头和结尾重叠在一起,成为两幅相似的画面:广漠的天空,雪花飘落,空气寒冷而清澈,追风筝的孩子们欢笑着奔跑,追逐飞逝的光影。这一幕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两代人之间反复地上演着,但每一次的重复之间,生活都发生着剧烈的变化,这幅画面也随着主人公命运的变化被不断染上新的颜色,从孩童天真的视野堕入世事变迁的悲哀之中。胡赛尼的笔犹如一把尖利的刻刀 ,将人性的真实刻画得近乎残酷,却又毫不哗众取宠。

  人都会犯错,但只要能够真心悔改,我觉得没什么错误是不可原谅的。人生是一个过程,有痛苦有快乐,在命运的安排下,我们追逐着生命中的那一只风筝,在幸福与痛苦的反复交替中渐渐地感悟着生命的真谛。

TAG标签: 追风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