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事迹 >> 优秀教师 内容页

班主任事迹材料:和风化雨,师爱无痕

  班主任事迹材料:和风化雨,师爱无痕

  达立操场,周一放学后,各班在有序的进行体锻活动。

  操场西南角,5班的学生在练习跳绳,一位长发披肩的女教师在给学生甩大绳。一个女生准备进入,她双手捂着头,身子外倾,表情痛苦的叫着“我怕呀!我不敢跳!”。老师热情的鼓励:“王××,来,勇敢些!不要怕,看准节奏,往绳子中间跑,快!”她在培训班级中不会跳大绳的学生。大绳休息的时候,她又和班级中的短绳健将小杜竞赛开了,她一分钟居然跳了170个,赢了小杜。同学们兴奋得鼓起了掌。小杜很不服气,直叫“下周再比”。其他学生也跃跃欲试:“老师,我和你比比。”她开心的笑着,脸上写满真诚。她充满热情,活力四射,若不是她黑发中的银丝泄露天机,否则你真不会将她和60后相联系。这位“孩子王”就是z老师,一个热情、真诚、爱学生、有活力的老教师。

  她从1998年调入苏中进入达立至今,14年里,她做了12年的班主任,完整地带了四届毕业生。她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她的每一个学生,当然她也得到了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刚来苏州的时候,她的孩子才上小学2年级,她每天骑着自行车,载着孩子上下班。家里没有老人帮忙,她又要带班级,又要管孩子,做家务,真是辛苦极了。不过臧老师的脸上永远挂着笑容,她很乐观、坚强。从没有因为个人的事情影响工作。那时的达立只有八个班,每个班60多人。她两个班的教学任务,加上班主任工作,真真超负荷。不过,要强的她硬是撑过来了。她出色完成了任务,获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好评。因此在又一轮分配班级的时候,许多学生家长开始有目的的挑选她做班主任的班级了。她觉得三年的辛苦换来了学生与家长的信任,她开心之余,更觉责任重大。

  其实,在此之前她的班主任生涯只有短暂的两年,没有太多经验,第一轮带班的成功,给她很大的鼓舞。她开始反思总结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觉得自己最突出的表现是:爱学生,真诚,乐于奉献。她曾经为了教育一个男生履行诺言,带着孩子在学校与学生一起背书到晚上八点;她曾经用自己的工资为家境贫寒却生病住院的学生买营养品;她每学期找每个学生谈心不低于两次,而且谈心时总能真诚的倾听,尽力的帮助学生处理各种问题;她会经常和家长沟通,并利用休息时间家访,解决一些特别学生的问题;她会小心的保护单亲家庭的孩子的自尊;她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总是表率……她常说的一句话很朴素:教育是良心活,要将心比心。就是她的这种换位思考,说话做事才会注意分寸。学生觉得受到关爱,家长感到遇到知音。

  臧老师就这样揣着一颗爱心又开始了第二轮班主任工作。然而分班时被“点击”的笑容还在脸上未及退去,开学第一天她就发现这届学生的“与往不同”:占班级半数以上的30多位男生,20人以上“多动”,要求他们注意力集中有难度。一点风吹草动,他们就心不在焉了,且纪律观念非常淡薄。要将这样一帮“小猴子”(他们大多属猴)平安带到毕业,那真是很难,非常难。

  臧老师意识到只有爱心是不够的了,必须要有智慧。她用心向身边的同行和享有盛誉的教育家学习,潜心研究中外关于教育的理论。她研究了魏书生,李镇西等大师的班主任经验,灵活运用于自己的班级管理中。制定一套符合自己班情的制度,诸如“值日班长负责制”、“学生集体定班规、定奖惩条例”、“班级干部公开竞选制”等等,目的是给这群“猴子”带上“紧箍咒”,而且是自觉自愿的带上,不是老师的强制执行。臧老师认为,这样做既可以有助于各项班级工作的有序开展,也是顺应了即将步入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的心理特点。同时她还在班级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尤其是体育活动。她班里成立了足球队“梦之九”(她带的是9班),选了队长,定制了队服,队员根据自己崇拜的篮球明星选了自己的号码。他们定期活动,也经常组织班际之间的比赛。这活动一直持续到初中毕业,毕业那年的暑假里,臧老师带领她班的“梦之九”,参加了市级“苏州晚报杯”的足球赛,以不错的成绩完美落幕。臧老师的观点是要学生的热情“有处安放”。因为正直青春年少的学生精力旺盛,不加以疏导,不提供合适的机会让他们宣泄,学生往往会自己找宣泄口,既不利于管理,也容易出事故。就这样,臧老师用心的对待班级中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终于顺利的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这次带班经历,臧老师觉得自己学到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然后她接手了达立建校以来的第一个住宿班。学生全部来自市区外的周边县市。显然,臧老师遇到了新问题。因为达立改为股份制以后,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实行小班制。一个年级24个班级,只有她的6班是住宿班。家长选择达立都是慕名而来,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和“城里人”平等受教育,听说专门编班,还集体去校长室抗议过。是臧老师用自己的行动很快让家长消除了“受歧视的”心理。

  臧老师觉得住宿的学生不比走读生,有事情联系家长很方便。她必须走出一条不同以往的路。她研究了学生情况,发现学生大多来自普通人家,娇宠的不很多。她决定充分发挥鼓励作用,尽快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她利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