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反思 >> 评课稿 内容页

四年级语文《一个中国孩子呼声》评课稿(2)

这篇评课稿“四年级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评课稿2.49KB”由学科吧(xueke8.com)为您整理,供您在写作教学反思时参考。具体文章如下:
3月2日下午,我校的部分教师和“领雁”工程的12位老师一起聆听了孙微老师执教的一堂四年级的阅读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整堂课下来,孙老师清晰的教学目标、流畅贴切的教学语言、大方自然的教态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课后,王雷英老师的点评,虽然是一些拉家常似的聊天,但字里行间所渗透着的她的语文理念,让老师们对中段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对语文教材的把握都有了很大的启发:
1、要牢牢抓住文本的语言特点,真正让学生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
这是一篇书信体的阅读课文,而且是第一次出现在学生的课本上。首先就应该让学生明白这封信是谁写给谁的,写了哪些内容。孙微老师在课的开始就点明了这一点。
初读部分的反馈时,孙微老师指导得不够到位。因为初读的反馈目的是在于让学生学会梳理文本、提高概括的能力。而孙老师在学生初读结束,抛出问题:信中的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问题抛得很好,但是指导反馈时,处理得不够到位。
师:信中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1:看到爸爸的遗体回来了,我感到非常的难过。
师:你能读读相关的内容吗?
生1:开始读文。
师:是啊,他回忆了爸爸牺牲时,我们无比悲痛!板书:(牺牲悲痛)还有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2:直接读第一小节。
生3:直接读文
可见,当第一个孩子回答时,孙老师没有引导他概括文本,而是让他直接读文。因此第二个孩子在回答时,就自然而然地没有概括,直接朗读所找到的内容了。这样就忽略了一种概括能力的培养,没有为后面的“用上6个词语连起来说说书信的主要内容”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2、一切教学手段要为我们的目的服务,不应本末倒置。要关注文本的字、词、句、段,最后还是要落实到读。
“蓝盔回来了……”这段文字是这篇课文的重点。孙老师抓得非常好,有音乐的渲染,有图片文字。特别是一个问题抛得很好:你觉得读好哪几个词就可以读出“我”的心情?有了这个问题的导入,学生在朗读时就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可是,如果孙老师能在指导朗读时多花些功夫,学生的朗读就会有不同层次地提高。
就如王老师所说的:应该是先引导孩子品词,只有品好词语,体会意境才能读好句子,然后在一遍一遍的回读得到情感的升华。“钉,实打实地钉啊……”接着回读这段话。“蓝盔、遗体、征衣”这些都是父亲的遗物啊,细细地品味该文章来源学科吧(xueke8.com)以后第二次回读。随后联系“约定”,这是怎样的约定啊?第三次回读。回忆和爸爸的生活,在整堂课上显得有些拖沓,况且也不是文章的重点,可以删去。
3、文本应该牢牢把握从整体到部分的规律,要吃透教材。
应该增加对于呼声这一个自然段的教学。掌握句式:“为了……为了……为了……”,“让……让……”,这也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一种培养。而且也有了教学过程(本文来自学科吧cn-teahcer.com)的完整性,不会让人感觉是在一味地煽情。
俗话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尽量减少这样的遗憾,如何把握文本,怎样挖掘教材,多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是我们以后不断努力的方向。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