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反思 >> 优秀教案 内容页

七年级历史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戚继光抗倭的事迹,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相比时间早、规模大,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他的远航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交流。
知识与能力
说出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情况,在地图上指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形成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初步学会多角度、多方面客观地分析问题。
讲述戚继光抗倭的故事,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中的重要地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在地图上指、描或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
参观与郑和有关的名胜古迹、历史文物,收集相关资料,写一篇历史游记,提高收集资料的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重点是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半纪,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他的远航促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难点:郑和能成功地实现远航西洋的原因。
课前导学
教师指导学生复习明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情况,思考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有哪些?
学生分组查找与郑和、戚继光有关的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
教师引导学生向地理老师请教,了解郑和下西洋所到国家的自然条件、风土人情等。向语文老师请教,排除课本中所引文言文的文字障碍。
学生写出自己所知道的澳门的历史情况。
教学渗透点
阅读课文中郑和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的资料,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写想象作文“我随郑和船队下西洋”,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学习戚继光抗倭的事迹,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资源
1.物质资源: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图书馆资料、历史网站、与本课有关的当地的历史遗迹。
2.人力资源:本校历史学科的教师、语文教师、地理教师等,校外的专家、教师等,还有所教班级的学生家长。
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预测与对策
复习导入
前面的课我们已学过明朝的建立以及明初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今天谁愿意当小助教来帮助大家复习这些内容。
教师对小助教和同学们的表现做出评价。
教师选取学生收集的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部分资料导入新课。
学生经过课前准备,当老师的小助手用多种方式帮助大家复习。如:展示提纲、提问、竞赛等。
记录员做记录。
小组长向老师提供本组收集的资料。
教师可聘请若干名学生做老师的小助手,简称助教。有的负责检查学习用品;有的负责监督课堂纪律;有的负责记录课堂发言情况;有的负责检查作业;有的当小老师帮助同学复习、预习、学习、总结等。这样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新课学习
一、郑和下西洋
教师向学生提问:下西洋的郑和是谁?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部分,了解郑和的生平。
1.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和原因。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休养生息、恢复生产的措施。经过明初劳动人民三十余年的辛勤劳动,明朝的社会经济逐渐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这为开展大规模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唐宋以来,我国的造船技术不断提高,加上罗盘针的发明,气象测量的进步,航路的勘探等,都为日后的郑和下西洋提供了条件。
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原因,史学界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是明成祖派郑和到西洋去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有人认为明成祖欲向海外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教材认为是为了加强同海外的联系。
2.郑和下西洋的情况。
教师边向学生简介郑和下西洋的情况,边用多媒体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航线。
学生阅读教材。
学生分组讨论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和原因。
各组在小白板上列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条件和原因。
各组组长把小白板送到台前向全班展示。
学生在地图上描出郑和下西洋的航线。
每组成员均担任一定的职务。有小组长、记录员、计时员、噪音控制员、发言人等。
教师巡视各组的讨论情况。教师根据各组的讨论结果做出评价和总结。
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原因,答案不强求统一。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均给与鼓励。
让每一名学生边描边看郑和下西洋所到地区的古今地名变化。
条件好的学校,教师可动员学生来自制教学课件,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航线。
1405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