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计划 >> 学校工作计划 内容页

阴淮中学五年学校发展规划

;带领阴淮地区的学生代表到上海谒见孙中山先生,请教爱国运动方针;成立全区学生联合会,发表反帝爱国宣言。(事迹载入《江苏革命史词典》)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全校师生异常激愤,立即通电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全校xxx,组织12个演讲团到社会演讲,成立“后援会”在社会上募捐援助上海工人。(事迹载入《江苏教育志》)

  1927年,阴淮中学成立中共地下党支部,后改为阴淮县委,县委书记及大部分县委委员都是阴淮中学学生。学校的地下党组织,带领广大师生与校内外xxx势力进行了长期斗争。

  抗日战争时期,全校师生投入抗战行列,许多学生参加抗日队伍,有些学生直接加入保乡卫国的地方抗日武装,有些学生奔赴延安,留校师生则在地下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运动。

  抗战胜利后,xxx政府向苏皖解放区发动进攻,学校掀起了反内战的“爱国民主”运动,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参加了新四军。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继承和发扬爱国传统,立即进行“热爱新中国”教育。1950年和1951年,全校掀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热潮,354名学生签名上书国家领导人,要求到军事干部学校学习后赴朝抗美。1951年1月5日,《苏北日报》作了报道,并转载“上书”全文。这个时期,全校直接参军的、进军校学习后奔赴朝鲜战场的,共130多人。《苏北日报》连续6次报道了阴淮中学的参军情况。阴淮中学成了苏北各级各类学校反帝爱国、保家卫国的典范,推动了苏北,乃至江苏全省的爱国热潮。

  阴淮中学的爱国革命传统和那些为国捐躯的校友们的事迹,是珍贵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有些烈士校友的革命精神至今仍在教育我国人民。全国着名的革命烈士宋绮云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这位党的地下工作者、杨虎城将军的秘书、“小萝卜头”的父亲,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一家三口被惨杀于重庆“戴公祠”,悲壮事迹一直在全国人民中间传颂,也深深地教育着阴淮中学的代代学子。

  3.教学改革

  阴淮中学教育教学的改革始终贯穿于百年发展之中。

  学校创立之初就竭力革新,走中学与西学相结合道路。特别是中国现代地理学家、历史学家张相文主持校政期间,学校主张学术民主,教学相长,改革教学内容,自编教材,培养“文理通优”的学生。

  1913年之后的15年,是省立第六师范阶段,学校立“新范畴、新教法”。李更生在六师任职期间,提倡“动的教育”,强调“从事上磨练”,全体教师积极革新,勇于探索,自立风格。这个时期,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在省内外享有很高声誉,在全省起着导向与推动作用。

  在大学区立阴淮中学时期,学校设首席教师制,领导重点学科开展教材研究。这些首席教师省内着名,对全省的教材研究、教法研究肩负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恢复江苏省立阴淮中学校名后的1927至1931年间,学校开展了“一场教学内容改革的斗争”,广大进步师生反对开设“党义课”,抵制“党化教育”和所谓的“三民主义教育”。斗争取得了胜利。这场轰轰烈烈的斗争,影响很大,其斗争史载入《清江革命史料》。

  抗战前的5年间,学校进行了课程改革。课程设置的特点是知识的实践性、教学的层次性和内容的选择性。不论是“必修性”还是“选修性”,都体现教材和教学的实践性、层次性。还施行“学分制”,高中学生“须修备160学分方得毕业”。经验在全省教育会议介绍,《江苏教育概览》作了刊登。

  解放战争时期,学校抓学科改革,力求“从生产上实施教学,从建设上树立楷模,从劳动上讲求锻炼,从服务上指示学习,在整个社会里探求学识。” 在教学方法上,“重自动之学习,不重被动之灌输”。江苏省教育厅对此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作了批示,江苏省档案馆至今仍保留着这方面的资料。

  新中国建立后,学校重视教学思想的更新,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推行启发式教学,反对填鸭式方法;学习苏联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程序的改革。所有这些改革,都受到省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赞赏。

  阴淮中学为纠正1958年的教改偏向,确立了“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的观点,建立了“以学为主,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的教学秩序;积极稳妥地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开设了面向省、市的许多研究课。因此,1960年9月阴淮中学被江苏省教育厅定为江苏省第一批教改试点学校。

  阴淮中学在20世纪60年代初,不断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实验,加强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观摩教学”和“示范教学”活动,推广教改经验,多次受到省、市的表彰。

  “xxx”后到20世纪80年代,阴淮中学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改革课堂教学,着重于变“灌、多、粗、死”为“导、少、精、活”,使学生“会学”;充实第二课堂,变“单、少、冷”为“趣、多、热”,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20世纪90年代,学校把“以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核心、思维为重点”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各学科都以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的“优化”作为教改重点。现代技术手段引入课堂后,学校实施省级课题“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最优化研究”。同时,全校进行了“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实践教学,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2000年以来,学校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完善课程结构,开设选修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把研究性学习列为必修课程,学生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仅2000—2001学年度,学生就申报并研究286个课题。现阶段,学校投入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用现代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改革,结合“十五”省级课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全面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按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全面实施自主学习、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