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制度 >> 学校制度 内容页

经验分享经典诵读重在激趣

我们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近三年了,且把国学课排入了课表,保证每班每周一节国学课,从无挪用占用现象。今天抽空对国学课开展的一点感想做以梳理。
国学有其独特的育人价值,它能熏陶人,感染人,洗礼人,读国学,可以构建人的道德体系,可以了解先人的思维方式,汲取古人的智慧,了解国学的语言表达,规范人的行为习惯,更重要它能规范人的道德行为,树立人的道德信仰,提醒人内心的道德自觉,连通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
十三岁之前是儿童记忆的黄金时期,若能在这个阶段多读经典,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很大有裨益。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读经典、学国学呢?
首先要激发学生学国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的读,表演,吟唱,增强诵读国学的趣味性。
由于国学与儿童的距离较远,在引导学生学习国学时,尽可能调动学生的生活认知,诵读为主,理解为辅,用直观的方法,结合注释,引入相关故事,帮助构建生活与经典内容的关系,找到一个桥梁,一个跳板,减轻学生背诵的难度。
经典诗文中,往往会碰到一些生僻的字,在引导学生诵读时,可以借助拼音,借助注释,建立伙伴互动学习,当然也可引入视频播音,教师范读,在诵读中初步感知理解,从意蕴上,语言结构上,表达方式上,引导学生在适当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运用,像语文课一样读一读,议一议,演一演,最终熟能成诵。
中华文化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在经典诵读的内容选择上,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要有模式,但又不唯模式,不限制,不固化,鼓励老师创造与创新,有所发展与发现。要适合儿童特点,遵循教育规律,从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据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学国学,诵经典,不仅是语文知识的习得,人格的塑造,信仰的树立,更洋溢着浓郁的母语教育情怀。在学习的过程中,立善良之心,立仁爱之心,立圣人之心,同时积累语言,以一当百,等到经典内化时,往往会如出己口,如出己心,信口拈来,脱口而出。
诵读经典重在兴趣,经典诵读也好,国学课也好,课如其人,不同的教师上课的风格不一样,青春年轻的教师往往上课充满朝气,生动活泼,骨干教师上出的课或许是大气的,厚重的,诙谐的,洒脱的。
无论怎样,国学经典课要避免一些情况的出现,如课堂容量太少,过度的分析理解,不能大胆放手等情形,要坚信儿童是课堂的主人,要相信每个学生身上具有巨大的潜能,过度的理解分析是瞎折腾,我们要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培养学生诵读的兴趣,在年少时给学生一些利于身心发展,看似无用乃大用的东西。

TAG标签: